第四章:太子爷要造反(2/2)
出征之事,康熙是万般不愿意答应胤礽。但胤礽脾气上来了,康熙确实拗不过他。就如同胤礽当初非要与那些娈童纠缠不清,他处死了一批又一批,胤礽毫不在意。但胤礽扭头就重新找几个人养着,把他气得一佛出世、二佛升天。
跪到中午,康熙在室内瞧见胤礽额头冒汗,便有些舍不得了,“给他打个团扇。”
胤礽觉得康熙有松口的趋势,只道:“皇父何必如此?只要您答应了儿臣,儿臣自然不用跪在这里。”
他这般嘴硬,康熙不禁道:“朕怎么会养出你这么倔强的儿子?也只有你,恃宠而骄,自幼便敢同朕谈条件。”
胤礽一副康熙不同意便不起身的架势,让康熙颇为无奈,只好问道:“你有多大把握?”
康熙这话,在胤礽看来,不亚于是废话。他自然是把握不小,才敢主动要求去那地方。他又不是傻子,上赶着送命。
于是乎,不待康熙发话,胤礽便起身。走到康熙跟前,胤礽拿出自己早已写好的奏折,“请皇父御览。”
康熙细细过目,“准噶尔虽是长途跋涉,但胜算不低。朕近些日子刚刚得知,青海蒙古察罕丹津与准噶尔藕断丝连,互遣使臣。”
“西藏和硕特部虽以拉藏汗为首,但其敌对势力格鲁派与准噶尔关系颇为密切,互相勾结之下,拉藏汗便落了下风。准噶尔远征西藏,部分西藏僧侣甚至会支持一二。”
盯着手中奏折,康熙问道:“这些情形,你都考虑进去了吗?”
胤礽刚被放出来没多久,消息没有这么灵通,自然是没有的。他摇了摇头,坦诚道:“儿臣没有。”
康熙放下奏折,盯着胤礽问道:“你将青海蒙古作为先锋,可以想过若是他们不听调令,你该如何?”
“若是拉藏民众也襄助准噶尔,你又该如何?”
一个接一个问题抛过来,胤礽脸色也变了,脑海中想着措辞,他颇为谨慎道:“阿拉布坦与西藏格鲁派内外勾结,也不是没有破解的法子。儿臣记得六年前,您曾派侍郎赫寿前往西藏,在那里协助拉藏汗处理政务。既如此,可安排赫寿与拉藏汗详谈。拉藏汗虽不愿意朝堂派人驻守当地,但准噶尔虎视眈眈,儿臣估计他会应允。”
“胤礽,西藏局势复杂,政教合一,这才是朕不想你领兵的真正原因。”康熙吐露实言,“若是你稍有不慎,你让朕如何是好?纵览史书,你可曾见到任何一个皇帝将太子派到边疆打仗的?就连外出巡视,都是少之又少。”
盯着胤礽忽明忽暗的眼眸,康熙继续道:“朕不妨告诉你,无论是哪位皇子上战场,他必然不是阿玛心里的储君人选。你也不必和胤禔相争,朕存私心,一向都舍不得你面临生命之危。今日,朕与你商讨的军情,还没有告诉过任何一个皇子。所以,朕可以给你时间,你回毓庆宫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
话说到这里,康熙下了狠心,“你若是想要兵权,不一定非要亲自上战场,阿玛可以给。除了镶黄旗不动,哪怕你就是要正黄旗、正白旗,阿玛都能给你。”
胤礽听到这话,知道康熙也算是破釜沉舟了。连皇帝亲掌的上三旗都能分两旗出来给他,看来康熙是执意打消他的念头。
然而,此事他已经深思熟虑过了,“皇父若觉得儿臣的主意不妥,儿臣可以重新拟定,再来请皇父过目。但此事,儿臣已然下定决心,还望皇父成全儿臣。”
在胤礽看来,便是沙场裹尸,也好过成为康熙的提线木偶。兵权,皇帝能给他,日后自然也能收回。他的衣食住行、妻妾宫人、门下臣子,每一样都是康熙安排的,他受够了康熙这样事无巨细的包办,他也不想再过那种被圈禁、被监视的日子。
发觉胤礽铁了心,康熙实在是没有别的办法,“你若是老老实实在京里,一年半载后,朕便退位,如何?”
这话让胤礽确实心动不少,神思恍惚之下,胤礽不禁将心中实话说出:“阿玛,这话,您从前也说过的。”
康熙当年亲征返程路上,确实有意提前退位。亲征之时,胤礽留京监国,那会儿他甚至已经下令衙门奏本不必送到行在,也不用呈到御前,直接交给胤礽即可。然而他回京后,看见胤礽私德不修,当即火冒三丈,便打消了这个念头。
待冷静下来后,胤礽才发觉自己失言,当下请罪,“儿臣知错。”事到如今,胤礽也晓得康熙对自己有些行为看不顺眼,便闭口不言。
康熙心细如发,从胤礽的举动中窥探出他的想法。发觉在胤礽心里,自己怕是毫无信誉之人。看着跪在手边的胤礽,康熙不免道:“胤礽,朕知道这几年你心里不好受。都是朕不好,但你再信阿玛一次,行不行?”
“等朕把一切都安排妥当,便禅位。你若是不信,此刻朕便写退位诏书?”
胤礽手心攥紧又松开,来回重复几次,才压下心头的情绪,“皇父如此行事,倒是让儿臣诚惶诚恐。儿臣何德何能,得皇父如此爱护,请皇父收回此言,日后绝不再提此事。”
康熙好话歹话都说了,然而胤礽仍旧一意孤行。康熙不免心烦意乱,“朕觉得你也太不听话了些。”见胤礽脸色微变,康熙忍不住侧身问他:“你告诉阿玛,该如何做,才能打消你的念头?”
胤礽擡眼看着康熙的神色,“阿玛,您就让儿臣自己做一次主吧。”康熙拿皇位与他交换,然而他只是想自己选一次。
更何况,他如今朝堂上人心尽失,便是康熙重新立他为太子,也不过是一个空头太子罢了。既如此,他何不另辟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