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皇后去世后朕找了个替身(2/2)
康熙觉得这辈子过得确实轻松,朝政上没什么大事。若是太子再聪慧些,就更好了。不聪慧也是有好处的,起码康熙说一就是一,胤礽不会阳奉阴违,想到此,康熙每日里便只提点胤礽,教好儿子,万事大吉。
胤礽被他阿玛抓来当苦力,心里郁闷。坐在桌边,胤礽提笔朱批。
康熙见他如此认真,便起身去瞧。伸手拿一本翻阅,康熙不免笑出声,这孩子也太实诚了,请安折都批这么多话吗?
他这般想着,还不待调侃胤礽,就听魏珠奏报说德妃和胤禛来了。
康熙换了脸色,“宣。”
胤礽见德妃来了,便喊:“额娘。”康熙心里觉得不痛快,德妃哪里值得胤礽喊额娘?
德妃是听了胤禛的鼓励,来给皇帝送川贝炖雪梨的。皇帝最近咳嗽,德妃便将此事挂念在心。
康熙神色不变,他咳嗽早好了,“胤礽最近偶感风寒,也时常咳嗽。”
德妃闻弦歌而知雅意,便道:“那这碗便给太子吧。太子近来忙碌,更是多番操劳,还是要注意身体。”
胤禛便道:“太子处理国事繁忙,费心神也是应该的。太子为皇阿玛分忧,尽孝心。儿臣与其他弟弟也愿意为皇阿玛分忧。”
批折子对胤礽而言,不算累,但有些枯燥。康熙给的折子也多,胤礽便对胤禛说:“四弟,你真好。”
康熙目光冷然,语气也不太好:“你们身为弟弟,是该给太子分忧。”胤礽是不好,但这都不是胤禛越权的借口。
李德全先前将他的身体状态透露给嫔妃与皇子,康熙追究此事,牵扯出不少人。现在看来,胤禛也是这幕后之人。因此,康熙多少有些不待见胤禛。窥探帝私,不敬太子,胤禛野心太大。
皇帝不搭话了,德妃与胤禛便齐齐告退。
他俩一走,康熙就看向胤礽,“不要和胤禛走得太近,他心怀不轨。”
康熙这话说的直白,胤礽不明所以,“皇阿玛,这是为何?”
“他买通李德全窥探阿玛的起居,这不是心怀不轨是什么?”康熙不想点破胤禛是心有太子位,才说了这个理由。
胤礽没想到胤禛敢这么干,当即愣住了。
“好好批折子,朕出去走走。”
康熙有心处置胤禛,但没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又想到刑部那帮酒囊饭袋,到现在连一个戏班女都没抓到。他心里烦闷,便去了御花园走走。
却不想,恰巧遇见了僖嫔。康熙懒得绕道,便和僖嫔一同走了会。
跟僖嫔分别后,康熙又遇见了跪地拜月的德妃。他止步不再往前,听着德妃的祷告,康熙觉得德妃心里还是有皇帝的,也算是处处为皇帝着想。
康熙垂眸,擡腿悄然离去。德妃如今执掌凤印,皇帝在这方面也没亏待了她。
不想再偶遇其他嫔妃,康熙便回了乾清宫。
胤礽还在奋笔疾书,康熙见天色也不早了,“今日就到这里,回毓庆宫歇着吧。”
自打上次胤礽晚上不在毓庆宫睡,康熙便对侍卫们下了禁令,不准太子深夜出宫了。
胤礽这些日子,白天在乾清宫陪康熙处理政事,晚上才能回毓庆宫歇息。往日里,一得空他便能去宫外的别苑歇息。胤礽现在想起来过往的闲情逸致,竟有一种恍然如梦的感觉。
康熙要是知道了胤礽的想法,怕是得责罚他两句。
见胤礽连轴转了好些日子,康熙大发仁慈放他一天假。
胤礽忙着批折子的时候,康熙也整顿了一下紫禁城的风气。
也不知道这辈子怎么回事,皇子们桀骜不驯也就罢了,嫔妃更是时常偶遇皇帝,宫女们也互相折腾。康熙见不惯这种风气,便花了大力气整治。
这番折腾之下,宫中甚少有流言蜚语了,康熙对此颇为满意。
然而没过多久,康熙就发现这宫里到底是平静不下来。后宫争端,频频被魏珠上报。就连德妃和僖嫔在御花园共争一朵牡丹花这种小事,康熙都知道了。
“以后嫔妃间争风吃醋的事,不必来告诉朕了。”说罢,康熙蒙头就睡。
康熙已经许久不进后宫了,后宫嫔妃频频折腾便是为了此事。然而康熙成日里忙着教儿子,哪里顾得上去后宫。
皇后诞辰之日,康熙在坤宁宫住了好些日子。坤宁宫正殿,虽不至于年久失修,但到底没有没有人气。
康熙叹气,也不知道是他福薄,还是皇后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