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冤种炮灰 > 第 84 章

第 84 章(1/2)

目录

第 84 章

冯渊二十五岁生辰宴上,官邸灯火通明,觥筹交错,笛箫清悠,如一泓清泉,缓缓流在心间。

酒阑宾散,同知酒醉后,大大咧咧的向冯渊和通判告别。

“吏部下令了,我不日转任隔省常州府同知,近日忙乱,过几日在寒舍摆宴辞别,望两位同僚来。”同知似模似样拱手作礼。

通判与冯渊留任,送走了人,通判也告辞离去。

马儿嘶鸣几声,车夫驾着马车消失在巷口,夜深人静,桌几上杯盘狼藉,冯渊也有些累了。

沐浴时,冯渊闭上眼睛,脑袋里涌出两位同僚平日的作为。

同知仗义疏财,或许明白自己已经到顶,开始对仕途可有可无,在合理的范围,让自己享乐,与夫人恩爱,重视嫡出,后宅安宁。

通判做事认真,仅限对他有利,玉米一事,通判时常下绊子,想为他的主人分一杯羹。

冯渊严防死守,如今通判留任。他想或许想让他探听和解决。

牵一发而动全身,找出通判背后的势力,至关重要。

冯渊想的头疼,擦干头发就去睡了。

闻岐在客院居住,时常出去游玩。

兰玉兰生换了样貌,时间资助贫穷书生或举子,七八年过去,人心易变,没得到一点助力。

她俩干脆假死脱生,给主人开茶楼,收集官员消息,探听隐密。

闻岐辞官归隐,也为带她们离去,她们便扎根京城,权当作入人间一游。

林如海连任多年巡盐御史,作为皇帝插在江南盐运的眼睛,他为官清正,效忠老皇帝。

作为中立的一方,遭至各方势力打压,盐商们曲意欺瞒,同僚的佛口蛇心,林如海泰然自若,在江南官场肃清不正之风,不良之官。稳住盐运的局势。

多年劳苦功高,老皇帝让其在三年前,回京述职,升迁至礼部尚书一职。

林如海虽叹息养子辞官,但也尊重他的选择,派人护卫,保证他的安全。

玉米每亩产量比麦菽高出近一倍,这个消息,让朝野上下为之一振。

老皇帝更是欣喜若狂,衡亲王如获至宝的看着匣子里,装着的玉米粒。

朝廷很快下令,在中五省推种玉米,赋税不变。

衡亲王正大刀阔斧地,从世家地主手里弄出田地,让隐户黑户的佃户有地种,减少官员家中奴隶数量,达到增长人口的目的。

推行田地到户的策略,让每户人家都有三亩最低数量的田地,避免大地主欺压,强占土地。

对读书人免税田地数量减半,清肃官员盘迂复杂的体系。

指在增民、放田,消减朝廷对官员收支。

这几个政策触动了世家和官宦人家的利益,各省大地主也对政策的逆反。

衡亲王杀鸡儆猴,对反对最强的几人,诛三族,后人永世不得为官。

老皇帝曾经也想做的,没做成的,放手让衡亲王去做成。

朝廷变动,没影响到冯渊推种玉米,先是对下半年的一季玉米,全部培养作种子。

等放田政策推行全国,湖州府人口激增,许多地主官员放出奴仆,府衙放了他们的奴籍,按政策分了他们三亩田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