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8 章(1/2)
第 78 章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甘泉县连绵的青梅树花期至,成了一大盛景。
绿阴低处花开正好,梅树枝上嫩绿的叶芽托起雪白的青梅花,纯净自然的青梅花瓣,花开白似雪,淡香疏人远。
三年评定,吏部有令,因冯渊才干优长,心性谦和,为民生计,今升至湖州知府,从正七品知县升至正四品知府,但却没有太引起朝廷官员的关注,外任任官比京官快是常事。
虽有惊疑,但由富庶江南到北方湖州府,两者相比,没有引起太多的妒忌。
宋景春当了三年庶吉士,转入工部,任主事之衔。
钱褚稳中有进,如今现已升了员外郎了,不过从吏部升至礼部。
收到调令的那日,钱褚难得失态,夜深人静时,拉着宋景春对月举杯,他以为喝了酒能消愁,却是愁绪积多,心中憋闷。
宋景春皱眉:“不想喝了就放下酒杯,酒多伤身。”
“礼部清闲,我去了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钱褚擡起酒壶,倒了一杯酒。
宋景春靠在炕桌上,望着还隔窗邀月的好友,叹了口气:“也不知道阿渊怎么样了?他一个人孤身在外,如今升至一府知府,不知受了多少苦。”
“阿渊书信上那么高兴,他高兴就行了”,钱褚倒在靠背引枕上,炕上一张炕桌,桌上磊着茶具酒壶。
“话是如此,弄出种田肥料和新稻种,阿渊得下了多少次田,从未做过农事,做的这般好,费了阿渊多少精力。我们三年未见一面了,下次见还不知道什么时候。”
冯渊外任不能擅离职守,朝廷无诏,不能随意进京。
四品知府听上去唬人,可京贵外贱,知府算不上一方封疆大吏,升述没资格进京述职。
冯渊在青梅花开的时节,带着仆人马车离开甘泉县。整理好账本,疏通衙门,留下官印,冯渊启程赶赴扬州。
弟弟冯义和闻岐这一年参加乡试,两人一个去金陵,一个去姑苏。
马车上装好行装细软,摇摇晃晃的走在官道上,沿路有驿站,可供歇息和住宿。
历经两天一夜后,冯渊已将入城门,古朴的城墙包围着秀丽的杨州城。烟雨袅袅,冯渊在客栈住下,稍作休整后,前往府衙。
跨过高高的门槛,向差役说明来历。冯渊经过中门,穿堂而过,到了知府的厅堂前,经人禀报,方才入内。
冯渊进了厅堂,发现不止一人,书案前坐着的是知府,其他人等穿着官服,他猜应该是同知和通判,作为知府的副官。
“下官原甘泉县知县,特向知府禀明升迁一事”。
“后生可畏,再过不久,你我同级了。”杨州知府与林如海为上下级关系,自然认得冯渊了。
“谢知府夸赞。”冯渊感觉气氛还好,回了话,递上路引和火牌,以及之前吏部所发的知县官凭。
查验正身后,通判递给冯渊湖州知府官凭,知府向中五省巡抚衙门写了一封公文,写完即由驿站发出。
冯渊可在杨州稍作休息,不日启程就要到任职所省份的巡抚衙门报到,然后在规定期限内正式上任。
巡抚衙门在新任知府启程之前,就要事先向所在的府发出一份“红谕”。写明知府的姓名、籍贯、年龄以及长相等基本特征,然后注明到任日期及当地的接待流程。
告辞离开后,冯渊出了府衙的三道大门。
坐着马车回了客栈,一路上风尘仆仆,刘进在整理行装细软,冯渊在外采买成衣和香料。
夜里,冯渊好好沐浴完,用客栈的香炉点上熏香,将明日穿的衣衫染上香味。
与刘进整理了馈送亲友各色土仪,首先拜访的是名义上远方表亲的林府。
两家常有书信往来,不过却也三年未见。
正是拜访的一日,贾敏和黛玉清晨而起,燕语莺啼,晨曦初露。
黛玉院中的海棠叶上还带着湿气,丫鬟伺候小姐起身,庭前仆妇洒扫落叶,井然有序。
贾敏正安排丫鬟擦抹桌椅,预备茶酒器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