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2 章(2/2)
冯渊勘察了甘泉县不同的稻田,划分出几大块,有偏向山区,肥力不够,三种肥分期使用,更多的是只用磷、钾两种肥料。
为推动百姓种植果树,冯渊在当地推行了一项政策,可由衙门帮扶,发放果树苗,若果树种植,卖了银子,去取其中的一点,当作买果树的钱。
若是没有任何创收,不收分文。
这项政策由冯渊亲自推行,并指定高标准采收,以防收果之时,有些人家以次充好。
这世上有好人,也有坏人。占小便宜以次充好都是有可能发生的,冯渊还特意人背了一个方法,在甘泉县中间地方,设立果子统一售卖点,这也是果干和果酒的统一售卖点。
以免发生,冯渊介绍好的商户来买,结果,当地百姓以次充好,砸了名声。
冯渊在甘泉县大刀阔斧的改良土壤,四处种植果树,再不砍伐大山的情况下,只在山坡和低矮的山丘上。
也有十几户百姓自作聪明,想挖了附近的大山,拥有更多的山地,被差役制止,冯渊让各处村长和里长教训,在全县都下了命令,只能选荒山和荒坡,深山老林不适合。
在出现这种,一律进衙门来清醒清醒。
冯渊每天都在心里吐槽:“看着这些百姓老实的,心里不知道怎么阴暗的想,想挖了山当自家地,真是脑子坏了。”
“这些人脑子怎么就一根筋?怪不得富不起来,生活好不了,还特么重男轻女,这是什么陋习!”
“就知道会出幺蛾子,叫人往右,再老实的老百姓心里总有点想往左的想法”。
冯渊每天气的牙痒痒,都不想当好官了,想做个鱼肉百姓的贪官。
这一年,闻岐下场应试,十三参加童生试,下届乡试还在后一年,冯义在老家温书准备好。
在梅树桃树刚长到一人高,冯渊给稻田都配上了合适的肥料,让水稻茁壮成长。
肥料配方被上面要了去,在各地推广,尤其是黄泥地田地多的地方。
冯渊被赏赐了一波,御赐花瓶在库房供起来,免得碰坏了。
大棚种子开始发芽,冯渊觉得疑似但又感觉不是,反正把它们种结果,就知道了。
这时,朝堂上还发生了一件大事,前太子谋反死了多年,老皇帝封了一个年轻皇子当亲王,并且带着处理政务。
朝野上下为之一振,冯渊想这又改变了。
衡亲王被委以重任,还晕乎乎的,从一个小透明就变成了太子预备役,让他有种天上掉馅饼的感觉。
老皇帝的敦敦教诲,老大臣的殷殷期盼,让十八岁的他充满了前进的动力。
就在他熟悉处理后,老皇帝一股脑的把政务公文扔给他,自己带着禁军出去游玩去了,首先就是江南。
户部老尚书已经不想阻止,只想国库的银子再多些,案正过不了几年,他就致仕了。
快七十的户部尚书,不想折腾,一心只想回家养老。
冯渊对于后者一无所知,院试过后,临近七月夏日炎,官邸迎来了两位客人。
冯渊安排两人都住在前院,那里有给客人暂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