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奸奴(2/2)
李姨娘信佛久矣,祂听见她在小佛堂里反复低语:“夫人这胎一定要是个女儿,后院久无孕,夫人可让妾好生妒忌呀!”
酸言酸语,闻岐面无表情的听完。
各人有各人的命数,其他人无法说什么。
确定没有阴谋算计,闻岐回房睡觉。
**
天边浮起鱼肚白,冯渊早早起来,打发屋子没人了,招刘叔进来。
“大爷,这知府老爷姓林,单名一个海字,林夫人出身前荣国府,两家都是名门望族。”
听了确定是黛玉家,虽然黛玉还未出生。
冯渊没得在别人府上,闹出大动静。他现在得确定祂对林家态度,是好是坏,愿意护着林家。冯渊顾虑重重。
今天林家办认亲宴,广开大门,往来车马繁多,宾客如云。
亭台楼榭、雕栏玉砌、桃蹊柳曲、红情绿意,花团锦簇,厅前高朋满座,认养子的仪式很简,开宴认亲礼成即可。
林如海夫妇坐在上首,唱仪人念着吉祥话。
冯渊领着闻岐走上前,祂跪在蒲团上,认真的行跪礼。
而后是交换见面礼,闻岐住在林家多时,周围上门参宴皆是与林家亲厚,称赞父慈子孝的一句一句的抛出,言语欢畅,其乐融融。
薛、贾两家日渐亲密,贾赦听闻好妹妹收养了一个非亲族的养子,倒亲自过来。
薛家是商户,杨州与金陵离的近,自然愿与知府家处好交情。
两家一拍即合,一起来了。
开宴后进行的热闹,丝竹之声不绝于耳,前院投壶品茗,把酒言欢,闻岐跟着养父一起招待宴会的客人
夫人们的席面,摆在后院,贾敏的胎还未坐稳,是以由刑夫人和薛姨妈代为看顾,管事婆子从旁料理。
冯渊待在前院,领着弟弟吃着席面。他冷眼看着另一席上的贾府众人。
中年贾赦,少年贾琏,青年贾珠,贾家人人一幅好相貌,哪怕冯渊不喜,也不得不承认赏心悦目。
旁边紫衣少年,眉宇一派骄横,行为举止收敛许久,可还是让冯义看出日后呆霸王的影子。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可冯义对这个杀人凶乎恨的不行,可事情未发生,他没有理由报复。
贾珠淡淡扫了一眼,冯渊收回视线,低头收了口甜汤。
薛父羡慕看了冯渊兄弟俩和贾家两兄弟,都比他家的逆子乖巧。
贾琏定了亲事,举人的女儿,温柔娴静,姿容绝色,贾琏甚喜。
认亲宴后,闻岐正式插手林府,首先祂找到养父,无辜问他:“为什么府里的鸡蛋要十文钱,可外面只要一文钱,是为了捞油吗?”
林如海甚觉惊讶。
闻岐又说:“水满则盈,月满则亏。尾大不掉,蛀虫多!”
养子童言童语,让林如海隐约有了怒火。
这□□滑奴才,在主子头上作威作福,还敢在养子正大光明的说,还让养子学了去。
“啍,水满则盈,月满则亏。是在嘲笑主人昏庸无能吗?”
看到了养子害怕的眼神,林如海收敛怒火,抱起五岁的养子,送到后院。
林如海让师爷护卫去查,半日之内竟查出府中大半奴才都有错处,空领月钱,偷奸耍滑还是小的。
甚至有假林府名义,在外作威作福,在内买办捞油水,欺上瞒下,有的甚至沾上人命和包揽诉讼。
林如海亲自带的人料理这些蛀虫,为非作歹的送进衙门,没收家产,奸滑的发买,连同家人。
三百多人的府里的,只留下百八十个仆人,抄出中饱私囊的十余万两,包括了头面、古董、首饰、田地铺子房舍等五花八门
府中风气一行,余下仆从紧了弦,做事越发小心谨慎。
贾敏听了此事,看了账本不可置信,说:“可真是养大了蛀虫,亏了家本。”
遂放手让老爷去料理,顺便清理姑苏老宅。
这几日,府中不断少了,不是进了衙门,就是卖了人牙子,或是免了身价银子,抄没捞的银子,轰出府去。
家丑不外扬,杨州都被林知府的手段惊动,小道消息层出不穷,仆从多的人家已经开查下人,都发现不同程度的中饱私囊。
一时之间人牙子一天忙碌的不行,各种卖人买人的。
大户人家包括林家在内,都查了市井间的物价,各家主母定了规矩,按市价采买,盯着免得出现之前的被下人骗去大半银子。
江南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查采买行动,风气一路向北入京。
朝会上,皇帝知道此事,只听了一句鸡蛋是一文钱的就震惊不已。
“内务府说鸡蛋是一两银子,民间确定是文一个鸡蛋。”皇帝发问。
“皇上这确实是真,之前下官也不知,原先家中亏空,抄了下人的家产,亏空就补上了,还得了好几万两。”
户部尚书咬牙切齿继续说:“皇上,这抄出不止银子,能想象下官家中管事住着大花园院子,还有娇妻美妾,丫鬟仆从,比下官还像个大老爷,委实可恨。”
皇帝只是震惊,但不想发火伤身。多年君臣,他明白户部尚书的意思。
平日里皇帝出游,户部尚书总是哭穷,国库无银子,皇帝也无法。
很快,户部尚书言:“可抄皇宫以补国库,等国库充盈,皇上下月出行游玩,臣别无二言。”
皇帝懂户部尚书管钱袋子的难言,毕竟总是哭国库穷。
皇帝宣禁军统领,让禁军抄查皇宫采买和各宫太监宫女。
皇帝趁机减少各宫妃嫔用度,加上少了中饱私囊这一关,省了多少银子。
暴力抄查下,所有中饱私囊的太监宫妃女束手就擒,挣扎反抗的皆成了刀下亡魂。
几位妃子涉及其中,皇上废入冷宫,看着抄出的银子足有百万之巨,可真让皇帝心疼。
头发花白的老皇帝再次使出的铁血手腕,中饱私囊者诛,后妃干涉前朝赐死,皇宫太监宫女骤减,可办事却事半功倍。
皇帝亲订下规矩,每月查市价,按市价采买,后宫奢靡之风顿消。
户部尚书还上书:“严禁借国库之银。”
老皇帝允了,开心的出宫游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