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红楼]冤种炮灰 > 踏青→杨州林家

踏青→杨州林家(2/2)

目录

冯渊拉着宋景春,犹豫不决说:“好想抓鱼,可好难抓。”

二柱早有准备,为了让少爷们游玩尽兴,庄子上还猎了野兔和野鸡,准备了一席别有风味的饭菜。

二柱将野菜放入竹篓,说:“今早上,我爹下了网,我带少爷去看守网,应该有几条鱼。”

听闻有渔网,几人好奇的跟过去看,隐蔽在溪边树旁的渔网,被二柱扒拉开表面的落叶枯枝,露出收网口。

二柱将其拉起,马夫上前帮忙,两人很轻松的拉起,网底蹦哒十几尾小鱼,小的一指长,最大比手掌差不多长。

活蹦乱跳的,生长在溪水中的小鱼,肉质紧实,鱼鳞少刺小,或炒或炖汤都很鲜。

收获不错,二柱露出憨厚的笑容。

宋景春好奇的抓住一条小鱼,凑近有股腥味,滑腻腻的,小鱼离了水还动的欢实。

冯渊三人一起洗了桃子和杏,冯渊咬了口桃子,酸的他皱眉,不过还挺好吃。

宋景春只酸的开心,几人也不浪费,吃干净手里的桃子。

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寒气入骨,幽静深远。

几人洗干净野菜,就离开了。

吃过丰盛的饭菜,三人坐上马车回城。

冯渊喜欢午饭那道辣子兔肉,肉质紧实,鲜香辣爽。

宋景春挨着他坐,正啃着杏子,冯渊看了酸牙,忍不住伸手拿了一个。

一咬,果然酸。冯渊眉头皱起,吃完杏子。

刚过午后,阳光明媚,马车停在冯宅,三人还想玩,思来想去,打算在冯渊家待会。

入了大门,冯渊带好友入正院。

他让人拿来湃了井水里的西瓜,钱褚拿起敲了敲,问:“熟了没?”

宋景春也敲了敲,问冯渊:“这是熟了吗?”

冯渊无奈:“肯定是熟了,别抱着了,我切开了吃了。”

接过瓜,坐在游廊的边上,把瓜放在几案上,用刀切开,“咔嚓”一声,一分为二。

瓜瓤红红的,带着黑色的籽,冯渊切成几份,让人自取食用。

“夏天炎热,吃个西瓜,这日子舒服呀!”

冯渊喟叹,宋景春笑说:“这就舒服了?那酥山和冰碗你要不要吃。”

“那玩意少见,我就吃了几回”,冯渊想到好吃的就来劲。

“我请你吃”,宋景春歪头看他。

引来某人不满:“你俩是否忘了我。”

宋景春和冯渊好笑:“不会”“肯定是一起的”。

冯义拿了一个西瓜,在小跨院子等待他的同窗们。

几个同龄凑一起,吃瓜聊天,热闹的笑声传到正院,已经长大的三人,怀念起幼时于私塾认识,如今都已是少年郎。

翌日,杨州那户人家派人上门,冯渊只知是一户林姓人家,其余不知。

收拾好行李,兰玉隐在暗处,跟着车队一起赶往杨州。

路上尘土飞扬,冯渊带着弟弟一直躲在马车上,车队走的官道,明天就能到杨州城。

空气中是阳光炙烤大地的气息,兄弟俩出门就带了刘叔和一位随从,中午出发,正最最热的时候。

兄弟俩各拿着扇子扇风,这是兄弟俩在双亲皆逝后,第一次出远门。

官道年久失修,马车颠簸,冯渊坐了半天,颠的骨架快散了,等找到村子借住,就急忙带着弟弟,下车透气。

冯义累了一天,跟着哥哥洗漱完,就早早躺下睡觉。

农家院子质朴,靠近山林,夜深人静时屋子里凉快了些,冯渊这才迷迷糊糊睡着。

到了杨州是第二天的午后,林府早早派人来接。

等待的随从小厮嘀咕:“主母有孕,还收了个五岁养子,如今又将养子一家当亲戚处,也不知道怎么想的。”

旁边的小管事林峰只当没听见,他是管仓库的小管事,平日没什么油水,此次出来接人,不甚重要,没油水又累,是个苦差事。

见林峰不吭声,当他纵容,几个小厮说的更欢了:“大哥儿运道好,也就我们老爷缺子,稀罕的很,否则哪有这麻雀飞上枝头的日子”。

“那大哥儿怪可怜,爹娘都没人,如今的表兄还看的是咱们林府面来的。”

“就是,就是!”随从小厮越说起劲,编排主子的话,平日他们是不敢说的,可谁让这小主子只是养子,表兄家里是个破落户。

他们妒忌,又瞧不上,只能说些闲言碎语。

冯渊听着这隐约的不满言论,叹了口气,车队里林家的仆从听了好不自在,恨不得钻入地里。

背后说人坏话,还被当着人面听见了。

马车带队的管事直接上前训斥:“都是惫懒的!不知道客人要来,当着自己是主子了!人可还是贱奴身子!”

林峰吓了一跳,见了比他在府中更有地位的管事,讷讷不敢言说。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