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话本(2/2)
还是昨日的木樨院,现在没有朗朗书声,只有风吹花纷飞,娇杏羞于颜。
冯渊先拿出了咋日新买的书,与宋景春闲话:“景春,你知道这书可有点小贵,要了我800文,这以后花的更多了”。
“书本贵一直都是如此,便宜不了,对稍穷此的人家都是极重的一笔花费。”宋景春回了句。
“书本是纸贵导致的吗?那如果出现一种造价低,又不晕墨的纸,贫穷人家的孩子都读的起书,那该多好了。”冯渊试探的说了一番话。
“没有可能,世家和某些人家会抵制,他们读的起书的人也会不同意,更何况你说的便宜纸又如何造,能人工匠不知凡凡,现如今也没出现,科举贵不止在书上,还有可以教授的老师少,笔墨和束修也少不了”。宋景春说了很多。
冯渊仔细听着,了解了古代人的想法,所以他还是缩着吧,他还是个孩子。
便宜纸话题告一段落,冯渊温习咋日的《大学》。
早背晚背都背,冯渊决定先背为敬,科举靠一半靠勤奋,一半靠天分,缺一不可。
崔举人踩着点来讲课,崔举人先通读文章,再逐句讲解释义,一天无法讲完《大学》。
《大学》分几部分,总纲只讲了前面的几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读完总纲第一部分,后面还有两部分,另加十章内容。
冯渊跟着崔举人边读,边画上标点,方便断句。
“大学的中心,在于使人们美好的品德得以显明……”
冯渊吊书袋子似跟着念,做好释义也就是笔记,讲课结束,开始练字。
冯渊开始抄写《大学》中今日讲的一段。冯渊的字开从墨团中脱离,开始有了字的样子,冯渊为此得意不已。
中午在私塾吃午饭,冯渊两个芝麻饼加一些白糖糕,私塾是有茶水,中午就再午睡了一会。
冯渊开始下午课程,开始默写抽背。
“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前一句”。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冯渊单次抽背
“定而后能静,后三句”。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宋景春双次抽背。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前一句”。
“物有本末,事存终始”。冯渊再背。
崔举人很满意,这次抽背结束。
冯渊擦了擦额头的汗,与宋景春对视一眼,齐齐松了口气。
私塾放学后,冯渊与宋景春在门口道别。
冯渊一上驴车,就让冯叔去昨天去过的竹里书斋。
冯渊打算去进行初次“投稿”。
府城的书斋不过十一二间,这书斋做的是文人生意,若经营的好,还能有的赚;经营不好,不赚不赔,没有波澜。
冯渊打听过竹里书斋,在应天有两家分店,一家城东,一家城北,都是私塾集中的地方。
布置文雅,花费不小,书斋位在繁华街道旁,一来有人流,二来闹中取静。背后不是有钱,就是有势力。
冯渊越想越乐呵,甚至已经想到了要大买话本了。想到一个个银子溜进自己的荷包,冯渊觉得自己很高兴。
这时候,竹里书斋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