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 第55章

第55章(2/2)

目录

宁颂顺着对方指的方向看去,发现对方所谓“一圈儿”,至少得花半个时辰的功夫。

“这怎么回事?”苏期郁闷道。

他们猜的有线索,另一边也有线索?

“先走吧。”

事已至此,他们自然不可能放下已经找到的东西,重新再去跟随别人的脚步。

按照鹦鹉给的路线,他们绕过了池塘,到了一处塔前。

那塔修的不高,但形状规整,颇有风格。

“是这里吗?”苏期又看了一眼地图,发现那路线的尽头确实是一个塔的标识。

几人试探着朝着塔前走去,还未走近,就听到了两人的谈话声。

“宋师兄没意思啊,那么好的活计,不派给我们,反倒是自己去了。”

“蹲这里有什么用,这群新来的小崽子恐怕要跑完了步,被坑了,才发现自己的答案错了,接下来自己找,还得花时间。”

“师兄,要不我们先去吃顿饭再来?”

另外一个人答应了,两人一前一后地向外走,刚走几步,就与宁颂几人对上。

双方对视一眼,沉默片刻。

“……你们是新生?”

苏期扬了扬手中的布条。

两位师兄在这一瞬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四周充满了尴尬的气息。

终于,在大眼瞪够了小眼,其中一个人才尴尬地道:“哈哈,你们来得够快的哈。”

“没有被忽悠去跑步,来得当然很快。”宁颂说这句话时,语气非常淡然。

师兄哪想到宁颂能这么直接,瞪大眼睛,无助地沉默了片刻。

固然这一回的相见不够美好,可该走的步骤仍然要走。

两位师兄将宁颂与苏期带进了塔里,指着两张桌子让他们坐下,说:“这一关是算学题。”

上一轮是试帖诗,这一轮是算学,虽说那位师兄称如之前院试那般考试没有意思,但归根到底仍然考的是科举的内容。

这一切,无不侧面地展示了白鹿书院的行事风格。

“这里有许多题目,我们一起做,到时候比一比快慢,若是你们输了,我这里就不会有线索,你们得从另外一条路上重新闯关哈。”

另外一条路,自然指的是需要被忽悠着跑步的那一条。

听到这里,苏期差点跳了起来:“等等,我有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这些题目是你们出的,你们肯定会知道答案,既然如此,要怎么比速度?”

两位师兄对视一眼,笑了:“可是这比赛,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呀。”

如果公平,还叫什么闯关?

“你们也可以自己想想办法,既然渡过了第一关,就知道我们的入门考试以有趣为主,没有那么的死板。”

想办法?

想什么办法?

苏期听了,有片刻的茫然。

难道他们能把两位师兄的手绑着,不让他们做题吗?

“倒也不是不行。”听苏期这句自暴自弃的话,两位师兄想了想,倒也没有一口否认。

“只是你现在说出来了,这个办法肯定就不行了。”

这话说的,让苏期更加崩溃了。

既然无法制止两位师兄的行动,那要怎么才能影响对方答题的速度?

“我能出题吗?”

在苏期无计可施时,忽然,他身边的人开口说道。

——出题?

两位师兄对视了一眼,觉得有些新奇:“当然可以。”

为了防止宁颂轻敌,一位师兄介绍身边的另一位道:“你的题要难一些才行,否则难不倒章师兄。”

“章师兄的算学是我们同一辈里最好的。”说罢,想了想,道,“比齐景瑜好。”

果然,又是一个得知宁颂名字之后,就明白宁颂来历的人。

“我可否看看你们的题?”出题之前,宁颂需要了解对方的情况。

“可以。”

为了这场游戏更有趣,师兄递来了自己的试题,果然是花样繁多,数量巨大,一时半会儿做不完。

宁颂盯了几秒,将试题还了回去,紧接着就在纸上画图。

“这什么?”

宁颂微微一笑:“立体几何。”

求球形表面积这类题目只是最简单的,还有类似于一只蚂蚁在纸盒子上爬行距离最短的经典题目。

出完两个题,为了让两位师兄尽兴,他还加了一道公式的证明题。

“……”接过宁颂出的题,师兄们只看了一眼,脸就垮了下来。

他们都是做算学的好手,知道这些题目的威力。

“行了行了,这一关算是你过了。”

读了题目,两位师兄自知自己答不出来,也不浪费宁颂的时间,直接认了输。

但认输之后,他们仍然有条件:“这题你总得给我们讲明白。”

“没问题。”

上辈子当过家教的宁颂对此毫无压力。

大约一盏茶的功夫,两位师兄对这几道题就有了认知,虽然宁颂讲明白了,但他们仍然想要用自己的办法解一解。

“去吧,最后一关在藏书阁。”

他们没有闲工夫搭理宁颂,恨不得他们现在就走。

出了塔,苏期虽然高兴于自己躺过了这一关,但也不免好奇其他的解法。

“那如果别人出不了颂哥儿这种题目,那该怎么过这一关?”

“大概还是要做体力活。”

见苏期不明白,宁颂示意他看眼前的塔。

“塔侧的青苔许久没有清理了。”

苏期:“……”

想到这危险的活计,苏期一点儿好奇心都没有了,只想快点离开这个危险的地方。

有些轻松地过了两关,在前往藏书阁的路上,苏期心情有些好。

虽然是躺赢,但与别人比,他已经是最幸运不过的考生了——就在方才,他还看到跑步的学子。

虽然这位学子已经被告知自己被骗了。

“那没办法啊,不跑这个没别的办法。”

一路欣赏着周围的景色,宁颂一行人达到了藏书阁。

不出意料的是,最后一关的考评是策论相关。

“不是让你们写策论,而是让你们排序来着。”对于宁颂与苏期的速度,藏书阁的师兄也吓了一跳。

但试题是现成的,师兄也没有自己加规则的打算。

“我怕弄巧成拙,让你们更过得很快。”藏书阁的师兄老老实实地说。

这位守关师兄这样,宁颂两人反倒是没有了钻空子的机会,只好低下头来,一份一份地看字迹相同的策论。

“这都是我们自己考试的卷子,没有公开过的,你们排个名次,若是与夫子排的一致,就过了。”

“若不一致呢?”苏期问。

师兄好脾气地说:“那就继续排,只有三次机会。”

“若是还不行呢?”

师兄憨厚地笑道:“喏,看看这个藏书馆。”

藏书馆虽然日日都在打扫维护,可里面的书已经很久没有晒了,平日里师兄们忙着读书,甚少有时间过来。

如今新来了一群壮丁,哪有不使用的机会?

“可以有提示吗?”宁颂试探着问。

在上两关里,宁颂敏锐地发现测试的标准并不严格,有许多可以变动的地方。

当然,前提是他提出来。

“你想要什么提示?”果然,师兄好奇地问道。

宁颂想了想,问道:“我想看改卷夫子的文章。”

了解判卷人的风格,是判断文章好坏的第一步。

“可以。”

师兄赞同地看了宁颂一眼:“不愧是案首。”

宁颂的切入点受到了师兄的称赞。

看完了判卷夫子的风格,宁颂能够大致地判断出最好与最坏的那一波,最后却卡在了中间第四五六的排序上。

这三张卷子水平大致相同,在笔迹相同的情况下,很难判别出好坏。

唯一的办法,是观点。

宁颂想了想,将那位文笔稍差,但是论据更详实的卷子放在了前面。

“不改了?”

“不改。”

“恭喜你!”

藏书阁的师兄点点头:“虽然五和六是并列的,但是我就算你对了。”

第三关过了,藏书阁的师兄当场兑现这次入门测试的奖励。

“你先提要什么,然后我再去问问师长。”

作为第一名,宁颂有可以提要求的权利。

宁颂沉默片刻,将目光放在眼前的策论上——既然到白鹿书院读书,他为的显然不是别的,而是如何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

“我想与这位认识一下。”

宁颂拿起了一份考卷,对师兄说道。

那一份考卷的策论水平,在宁颂看来与其他人有着质的不同,相比起那位评卷的夫子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宁颂想要同对方交流一番。

“这张吗,你等下哦。”师兄语气微妙地看了一眼卷子,又看了一眼策论,最终点点头,“我帮你问问看看行不行。”

师兄这一问,就问了半日。

在这过程中,宁颂带着宁木与宁木逛完了书院,还围观了新入学学子们的惨状。

“相比起来我们真幸福啊。”

到了下午,就在宁颂认为这事儿没结果时,师兄找他:“可以,人马上到。”

从这句话里,宁颂逐渐感觉到了不对劲。

很快,他的预感变成了现实——

白日还在临州按察使府中处理公事的凌大人,此时竟然骑着马,出现在了他的眼前。

师兄一本正经地同他解释:“你看的那个文章,是大师兄早年求学时写的。”

他听说宁颂想见大师兄,于是好奇去问了一句,没想到大师兄竟然愿意不远百里,风尘仆仆地骑马赶过来。

明日并不休沐,想必是此刻见了,晚上又要起码赶回去。

“看来大师兄是真的很喜欢你。”藏书阁师兄笑眯眯地说。

这本是一句客气话,哪想到这句话说完,他一转眼,却发现无论是大师兄也好,还是新来的宁师弟也好,两人都不自在地移开了眼。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