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1/2)
第45章
对于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亲戚, 宁颂有着天然的不信任,两人的对话很快僵在了原地。
“不认识我也很正常,咱们找个地方说吧。”
自称姓陆的人看上去对于宁颂疑惑与警惕并不意外, 温和地提议道。
“我只有半个时辰的时间。”宁颂看了一眼天色, 说道。
“我知道。”
两人一起来到了附近的一家茶坊, 姓陆的男人要了一个靠窗的位置。
“你母亲应该没有同你提过我。”
据男人说, 宁颂的母亲与他是表兄妹,原本两家住在一起, 奈何家中兄弟姐妹众多, 加上饥荒, 早早地将他送了出去。
他被一户人家收养之后, 运气不错, 辗转当了兵, 而后又被贵人看重,不久之前刚来临州。
到了临州地界, 他才着手寻找以往亲戚的踪迹, 好不容易找到了宁颂的母亲,却得知对方早已经去世的消息。
“你是丽娘的儿子,又到了临州,无论如何都得来见你一面。”
“听说你考中了案首, 恭喜。”
名为陆行的男人将贺礼放在了桌上, 推了过来, 宁颂看了一眼,发现是上好的纸和墨。
“不知道你喜欢什么,就挑了实用的东西买。”
宁颂道了谢, 但没收礼物。
“既然如此,就不耽搁你学习。”陆行说完了旧事, 见宁颂坚持,叹了口气,干净利落地说道。
“好。”
宁颂站起身来。
“我在临州暂住,这是地址。等你考完了,我们再联系。”陆行递来了一个纸条。
宁颂低头看了一眼,发现是临州西边的一个地方,距离此地有些距离。
这一来一去,要花不少时间。
“谢谢您。”第一回见面,宁颂还叫不出“表舅”这两个字,但因为对方的体贴和用心,宁颂用了敬称。
“回去吧。”陆行也察觉到了这点儿变化,脸上的笑容真切了些。
陆行将宁颂送到了门口,又同郑夫子点头致意,这才告辞离开。
在他离开之后,郑夫子好奇地问:“这真是你亲戚?”
从来没有听说过。
“或许是远亲,现在还不确定。”
如今所有的情况都是对方的一面之词,宁颂没有弄清楚到底是什么情况,自然不会坐实这段关系。
“谨慎一点也好。”郑夫子点点头。
反正宁颂不打算图谋什么,自然也不会着急去认这么亲戚。
“先解决眼前的问题。”
摆在眼前的最重要的事情,当然还是迫在眉睫的府试。
五月十五日,在青川县县试之后的一个月,位于临州的府试正式开考。
宁颂等人提前报了名,程序与县试大致一致,考试当天,提早前来等在考院门口。
“紧张吗?”宁颂听到了旁人的对话。
“不紧张。”那人语气很是笃定,“我们是在临州读的书,若是还比不过县城、乡下来的,那不如去死算了。”
此人说话虽然语气淡淡,可话语中却充满了一种独属于临州的优越感,惹得周围人眉头紧皱。
“算了。”
宁颂拉了一把想要上前去与对方理论的同窗。
“没意义。”
从客观上来说,临州的书塾教学质量当然要比乡下的好,对方说这句话确实是没错。
可从主观上来看,就有些让人觉得冒犯了。
“到时候成绩说话。”
府试封卷阅题,卷面上可不会写此人是来自于哪,出身如何。
一点儿小插曲,并不影响宁颂的心情。倒是储玉久久不到,让他不由自主地分出一部分注意力关注。
终于,在考院打开,开始排队检查入场时,储玉才着急地到了。
“来了!”
储玉排在最后,朝着宁颂挥了一下手。
宁颂放下了心。
府试到底是级别更高一个层次的考试,在搜查夹带上做的比县试还要严格。
在入门时,不但搜查了宁颂所携带的物品,还专门换了地点,让考生脱了中衣来检查。
“听说是上一届有人把文章写在腿上。”
各式各样的作弊手段可谓是想尽了方法。
检查完之后,考生们进了考院。一进门,宁颂的眼睛就忍不住一亮——
相比于县城那破破烂烂,一看就是多年没有翻修的考院,临州的考院好太多了!
无论是桌椅还是墙壁,看上去都是近年来刚刚更新过的。
“是学政老爷到任之后亲自问户部申请的款子修的。”见考生们的反应,一个监考专门提了一句。
考生们进入了考院,不一会儿考院就关了门。
此时,宁颂也终于见到了府试的主考官——临州的知府,在他旁边,还有一个看上去颇为年轻的男人。
有人介绍,这就是那位“学政大人”。
不知是不是宁颂的错觉,那位学政大人在看见他时朝他挑了挑眉,露出一个笑。
这让宁颂摸不着头脑。
他们认识吗?
见过了考官,行完了礼,考前的流程终于走完了,开始了正式的考试。
与县试漫长的五场考试不同,府试只考三场,考试内容也不大相同。
第一场考试,考试内容就是宁颂还没有在正式考试中考过的帖经——
默写。
大雍朝帖经的考试方法,是选取《书》、《经》中的内容,只给上文或下文的短句,要求其默写中间空缺的部分。
类似于现代考试中的填空题。
难点在于题量大,已经出题内容遍布所有参考书,不乏边边角角之处。
试题发下来,宁颂稍稍浏览了一下,便不敢浪费时间,埋头飞速写了起来。
他怕时间不够。
果不其然,这场考试统共考两个时辰,等到收卷时,仍然有人还在埋头苦写。
“是在前面浪费时间太多了。”
考试考到这个程度的考生,大多数都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并不缺乏对于自己的自信和解决问题的决心。
奈何就是这样的执着,消耗了大量的时间,造成了许多题目答不完,从而因小失大。
“颂哥儿写完了么?”
出了考场,同窗忍不住问宁颂。
“当然没有。”
今日这考题,说是从四书五经里挑选,但显然有几个题超出了范围。
超出范围的几个题,有的宁颂读过,但不大确定,就是就凭感觉写了;还有的根本不清楚是什么,就只好随便编一个写上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