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炮灰他只想读书[科举] > 第39章

第39章(2/2)

目录

廪生作保,不光是报名时登记名字这么简单,到了县试考试的当日,是需要廪生陪在一旁。

考生入场,要验了廪保的名字才能进考场。

“对了,还有一份考试须知,我自己做的,免费送你们。”

宁颂拿过来一看,发现是县试考试古代版的考试攻略,这位徐秀才提前做好,拿了一堆,打算在报名这日到处兜售。

虽然一些有师长的考生们不需要这个攻略,但总有自己在家读书,信息不通畅的考生。

多多少少也赚点儿。

填写好了亲供,结了互保,又找到了保证人,宁颂等人又排了一下午的队,终于报好了名。

在拿到报名凭证那一刻,宁颂不由得深吸一口气。

终于走到了这一步。

虽然距离正式考试还有一段时间,但他仍然被激发起了一丝兴奋、紧张之感。

晚上回到家里,兴奋之情消减,再算今日的花费,不由得咂舌。

包括去县衙的查询费,廪保费用,最后的报名费,宁颂今日的花销就有一两银子。

而这只是报名。

宁颂有助教的工资,以及一些别的收入来源,仍然感觉到吃不消,更别说那些家境贫寒的学子了。

光是在报名的花费上面,就劝退了一批人。

想到这里,宁颂第二日专门去找了储玉。

“你要是钱不够,我先借给你一点,等到你考完试再还我。”

储玉如今的收入全靠自己打工,但他不如宁颂点子多,因此多是靠体力换取一些报酬。

“我需要借二两银子。”

与宁颂的交情持续了大半年,早已经不是刚认识的陌生人,储玉想了想,也不打算与宁颂客气,张口提了借钱的事。

“行。”

以储玉的联考成绩和勤奋程度,宁颂不相信对方还不上这笔钱。

报名耽搁了一日,在报名之后,私塾的学子们正式进入了冲刺阶段。

还有不到二十日的时间,若是利用得好,说不定成绩能够更进一步。

同窗们在这些日子里学得昏天黑地,宁颂作为第一名,却没有擅自给自己加功课。

他平日里的学习力度已经是自己能够承受的极限,再加反倒是影响了自己生活的平衡。

在最后的这一段时间内,宁颂又从头到尾将四书和本经的内容好好过了一遍,配合着从齐景瑜那里得来的状元笔记,又更新了一回认知。

这凌状元,果然有两把刷子。

以往第一遍读时,宁颂以为自己已经理解的内容,在几个月之后重新读来,才知道其中还有着另外一层含义。

大佬不愧是大佬。

正看着凌状元的笔记,没想到齐景瑜在考试之前,又送来了另外一份礼物——

新来的县令的履历,和对方在乡试、会试中的两篇文章。

“我师兄派人送来的,他信中写了可以分享给亲朋好友,我就给你寄一份。”

写信写到这里时,齐景瑜本人也微微有些纳闷。

虽说白鹿书院同样在临州,也要与青川县打交道,师兄寄一份父母官的履历来无可厚非。

可为什么要专门收集这位县令大人的文章?

搜集文章,无非是为了让学子了解主考官,方便应试。如果他没有记错的话,白鹿书院今年并没有人需要在青川县考试。

想到这里,齐景瑜手中的毛笔一顿。但又实在找不出合适的理由来,只得继续将信写下去。

信中,又交代了其他的注意事项,嘱咐宁颂不要紧张,好好考试。

“我在临州等你。”信的末尾,齐景瑜写道。

宁颂仔仔细细地将这封信看了两遍,这才放下纸来,同齐景瑜写回信。

与齐景瑜道了谢,交流了两道数学问题,又承诺会去临州找他玩,宁颂将信交给了信差,这才拿着新到的卷子去找郑夫子。

“……这文章,你要给其他人看?”

得知宁颂有第一手资料,郑夫子无疑大喜过望。可听到了宁颂的打算之后,他又不由得变得踌躇。

作为私塾的夫子,他当然愿意让所有学子都得到好处,可作为宁颂的师父,他又想要宁颂一个人独占鳌头。

青川县案首的位置,他是想让宁颂争一争的。

“给吧,这不算什么。”

若是以他的水平能够拿第一,无论如何都能拿第一,读过考官的文章,不代表着能够写出百分之百入了考官眼的文章。

更何况,凭他的人脉都能拿到这两篇文章,旁人没道理拿不到。

“……行。”

郑夫子听了宁颂的话,应允了。

果然,这篇文章公布出去,甲班的人都开心得快疯了。

唯独其中两三个关系好的学子面面相觑,脸上的神色挂不住。

就在昨天,他们家里为他们重金找来了这位唐县令的文章,他们本暗自高兴,认为可以在县试中抢占先机,没想到才过了一日,所有人都知道了。

这宁颂,就当真不怕别人超过他吗?

短短二十日的时间一晃而过,四月十五日一大早,宁颂早起洗漱,穿上了简便的衣衫,拿好了准备好的干粮。

今日是县试的第一日。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