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2/2)
“到时候若是经济宽裕,再请个人回来打扫。”宁颂说道。
宁颂请刘大娘帮忙照看宁淼与宁木,更不好意思麻烦刘大娘做家务。
“嗨,都是乡下人,计较这个做什么?”刘大郎哪能不明白宁颂的言外之意。
宁颂是在尽量地做到两家公平。
可这也是他看重并信任宁颂的地方。
颂哥儿这个人,不会让身边的人吃亏。
“一些小活计罢了,比种地浇水简单多了。”刘大郎不放在心上。
“若是在意这个,找机会颂哥儿教我几个字就好了。”
这也是他受了宁颂读书的影响,最近脑海中冒出来的新想法——
以往一直觉得读书识字高不可攀,可现在他职位高了,接触的事情多了,偶尔在业务上也有了更多的读书需求。
“好。”
宁颂一口答应了下来。
就算他不是专门教刘大郎,也要给宁木和宁淼开蒙——他没打算让两个小孩子当睁眼瞎。
因为宁颂一口答应了自己的请求,刘大郎整个人高兴得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乐呵呵地帮宁颂归置东西。
“别客气,咱们快点弄完,早点吃晚饭。”
颂哥儿明日还要去上学呢!
这一回,宁颂没有拒绝,而是跟着刘大郎一起干。
大约半时辰,车上搬下来的东西都放好了,宁淼拿了一块帕子,沾了水,给家具擦灰。
“乖,等会给你吃糖。”
宁淼干得更起劲了。
到了傍晚,院子终于收拾好了。刘大娘也收了尾,从细柳村赶了过来。
在路上,她还买了新鲜的蔬菜。
“这西山村不错,买东西还给添头。”刘大娘乐呵呵地说。
确实是比穷扣扣的细柳村好得多。
晚饭结束,这一日就算是过了。
收拾洗漱完毕,宁颂躺在床上,才终于有了一点实感。
他搬家了,要读书了。
人生在往好的方向走。
想到这里,宁颂翻了个身,闭上了眼。
一夜好梦,翌日,宁颂起来了个大早。
在他起来时,刘大娘已经将早饭做好了。
“快吃点,等会儿去书塾了。”乡下人原本没有吃早饭的习惯,可书生们早上需要用脑,这是刘大娘专门打听的。
“谢谢婶子。”
宁颂还能说什么呢?只能谢过刘大娘的贴心,吃完了饭。
换上了崭新的衣服,背着书包,宁淼、宁木与刘大娘将他送到了门口。
“哥哥最棒!”
宁颂抿了抿嘴,想笑,又没笑出来。
他不过是去读书,又不是去干什么大事,需要这样鼓励吗?他又不是小孩子。
可是,在身边人的关心下,他的心态好像也年轻十岁,重新蜕变成了一个少年人。
这种感觉真的不错。
好心情一直持续到了宁颂来到私塾门口,仍然是往日看门的小童——郑墨等着他。
“师父说了,咱们这里有几个水平不同的班,让你今日先随便听听课,后日要旬考,到时候根据成绩再分班。”
考试。
哪怕到了古代读书,仍然要考试。
“好。”
说话间,宁颂同郑墨一起进门,找到郑秀才,补了正式的入门礼,交了束修。
从此之后,他要将郑秀才改叫做“郑夫子”了。
拜完了师,郑墨带宁颂去教室。
“……你最近小心一点哈,可能会有人看你不顺眼。”郑墨提醒。
“为什么?”
郑墨纠结了片刻,还是看在那一顿好吃的份儿上,对宁颂通风报信道:“你知道,咱们这地方小,收学生的数量是有限的。”
“所以?”
“所以收了你,就没办法收别人啊。”
宁颂一秒钟弄清了郑墨口中的逻辑,原来,一位学子的弟弟也先拜郑夫子为师,郑夫子先前没答应,最近拒了。
对方认为是他抢占了自己的弟弟的名额。
恰好,这位“学子”是校霸一样的人物。
“……咱们书塾名额控制得真的这么严格吗?”想了想,宁颂还是忍不住问。
“不严格。”郑墨眨巴着眼睛。
“只是因为爹爹不想收他而已。”
太笨了,教不出来还浪费时间——可这话又不能直说。
于是无形中,宁颂就背了这个锅,称得上是无妄之灾。
“没事,他们不会怎么你的。”到了这个时候,郑墨反过来安慰。
“……那我真是谢谢你啊。”宁颂嘴角抽了抽。
正是因为郑墨的预告,宁颂在书舍门外听到了舍内的嘲笑声,也不觉得有什么惊奇。
“笑死,考了几次考不上童试,被人退养,现在还想七八个月考上秀才?”
“他以为他是凌持之啊!”
凌恒,字持之。
宁颂心想,最近他听到这个名字的频率是不是有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