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民国奇探之小少爷 > 歌女回魂的真相

歌女回魂的真相(2/2)

目录

“那天就在这个办公室,你拉我来和她对峙,我把面包弄掉了,童小姐捡起来之后,特意把面包掉了个头,才给我放回了袋子里。”

白幼宁不解,“这能说明什么?”

“巴黎有这样的说法,反放的面包是给死刑犯的,不吉利!你听说过吗?”

白幼宁摇头,“没有。”

“对,所以说明童小姐之前一定在法国常住过,我也是因此怀疑她的。”

童丽笑了笑没有否认,“果然,很不吉利!”

路垚认为在没见面之前,童丽就向楚铭坦白了自己的身份,所以他迫不及待的跑去约见,这样也消除了他的不在场证明,而且因为没见到人,所以楚铭在一切还不确定的情况下,并不会乱说,童丽事先做好嫁祸的准备,事后神不知鬼不觉地杀死楚铭,并制造成了畏罪自杀的假象。

白幼宁继续追问,“那她杀了主编之后,是怎么离开封闭办公室的?”

路垚不急着回答,“首先有个问题,我一直忽略了,多亏了昨晚擦鞋时不小心打翻了一个水罐。颈动脉被刺之后血液应该会喷射出来,而喷射的血迹应该会洒成一片,但是主编办公室里的并非如此,甚至更像是随机分布,所以昨天晚上我回到那个案发现场,把所有的血迹像拼拼图一样还原了之后,发现了凶手的目的。”

乔楚生不满,“你昨天晚上一个人去案发现场翻窗了?!”

童丽闻言好笑地盯着乔楚生,二人目光对视,乔楚生下意识躲开。

白幼宁不满,“楚生哥,你别打岔,三土,你说,凶手什么目的?”

路垚把童丽,乔楚生和白幼宁带到何主编的办公室,现场演示了童丽杀人以后撤出房间的全过程。

“童小姐就是利用丝巾、丝带之类的东西将箱子挪到门口,然后留出一定的距离,让自己先从门缝里出去,再继续用丝巾拖住这个纸箱,将它彻底堵在门口,最后再从门缝下抽走丝巾,密室就完成了,地面上的血迹也能证明这一点;但是这样做有一个缺点,带血迹的箱子少一个,就暴露了凶手假造密室的意图,所以童小姐只好将这些带着血的箱子全部都打乱,造成了我们一开始看到的到处都是沾了血的箱子。”

白幼宁说不清是嫉妒还是愤怒,“你心思还挺缜密啊!”

童丽丝毫不慌,“路先生,这只是你的想象而已!”

“别着急,我还没说完!”路垚拿出童丽的那篇稿子,“我确定你是凶手是因为这个,不可否认你的文笔,简直比幼宁好的不是一星半点儿,”

白幼宁迫不及待反驳,“写新闻要的是客观和详实,文笔没那么重要!”

路垚懒得理和她争辩,“稿子里写了凶器是一只派克钢笔,但在我让老乔带给你的那份结案报告里,对钢笔的品牌只字未提,知道这个信息的,除了我们三个人,就只剩下凶手了。”

童丽继续狡辩,“可当天在现场有那么多人,而且我和乔探长聊的时候或许提了一嘴呢?!”

乔楚生挑眉否认,“请不要怀疑乔探长的职业操守,我没有!而且是我把钢笔拔出来放在了密封袋里,之后再也没有拿出来过!”

路垚对于乔楚生能出来踩她一脚的行为十分满意,“而且你的报道配了图,这血腥的画面,除了幼宁没人有,她不可能给你,那只能是你做案之后拍的!”

童丽点头,却依旧端的一派气定神闲,“杀人手段成立,作案动机呢?”

路垚看向童丽,“接下来我要说的是我的猜想,如果有说的不对地方,也请您多多指教。”

童丽点头,“好好说,说得好有奖励!”

“十年前你的母亲死于舆论,也是因为楚铭不愿意为叶瑛作证,这才直接导致了叶瑛不堪重负认罪伏法,所以在巴黎再次见到楚铭,你就产生了复仇的想法。”

“差不多!当年我在波尔多一个酒庄见到楚铭,他每天醉生梦死,我母亲却含冤而死,这不公平!”

白幼宁震惊,“含冤?!你是说你母亲并没有杀你父亲!”

路垚点头,“我之前看过这个案件的所有资料,叶瑛十六岁成名,十七岁与一名教书先生坠入爱河退出舞台结婚生子,但是没过多久又重返舞台开始拼命赚钱。何主编的稿件认为是叶瑛重回舞台吸引了新的追求者,所以这个家庭爆发了矛盾,但实际上是她的丈夫有很严重的毒瘾,十年前的验尸报告上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他对妻女的态度越来越差,叶瑛重回舞台是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原本以为钱能够解决家庭矛盾,但她却没想到歌女的身份和身边不断的追求者,让她的丈夫心理逐渐失衡,变得越来越残暴。”

童丽再也维持不了面上的风轻云淡,泪流满面。

白幼宁追问,“这是从哪里调查出来的?有证据吗?”

“我找到了林其华之前入住的广慈医院,这是她的病历,上面说明了她不仅一氧化碳中毒,身体上还有不同程度的伤痕,其中包括烟疤,而监狱的体检报告也显示了叶瑛曾遭受过长期虐待。”

白幼宁一脸同情的看着流泪的童丽,后者擦干眼泪,苦笑着擡头看向生垚,“可惜,没能早点遇见你们!当年是我想让母亲离开,但她不肯,说放不下我,无奈,我只能趁她离开家,找机会和那个男人同归于尽,好让她远走高飞。那晚,我下了安眠药关死了门窗,结果我被救活了,母亲却已经被处死!我事后翻看了那些报道,才知道母亲被舆论所迫认罪,所以我如何能放过他?!何有为和楚铭就该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