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2/2)
三人的诗词皆为红级,各有支持者,其中以王焘为最。
五姓七望七家管事此时会聚在楼上的天字一号包厢中,每当有人作出新诗,便会有侍者誊抄下来,送到各包厢中。
崔燮看着底下人送上来的诗文,冷笑道“果然,没了我世家子弟参加,这诗会的质量便大打折扣,一等金色诗文未出,能评为二等的竟也不过三首。
指望这几首诗,能产多少粮?如今雍州遍地饿殍,我们只要拖上半个月,看他李承干怎么收场?”
崔燮说着,便起了身,打算离开,其余六家管事也随他包厢。
此时诗会已近尾声,众人并不认为会出什么意外。
正当七位管事走出包厢时,楼下传来一阵惊呼声,几人向声音传来的方向望去。
只见在围观人群的上空,漂浮着一大片金字“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西桥忽见。”
本来还在得意畅饮的七家管事,顿时仿佛被扼住了脖子,被围在人群中央的那个人,别人不知道,他们还不知道吗?
作出一等诗文的,正是这些时日以来被他们视作生死大敌的李承干。
自从李承干发明出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之后,世家之人便对他恨得牙痒痒,李承干的画像更是传遍了家族上下,嫡系子弟没有一个认不出他的。
万卷书阁的劝学诗是一等诗文,且为太子所作的消息早就传遍了天下,可太子不擅儒的消息已经传了很多年,世家当然不会相信李承干有才学,只当是李唐皇室在给自己脸上贴金。
没想到此刻,他们竟亲眼看到李承干作出了金级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