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掌(2/2)
站在文官队伍里的魏征看李承干一幅毫无悔过之心的样子,出列道“陛下,太子殿下与民争利,请严惩。”
李泰这时依旧在想李承干的那个微笑,耳边传来李承干委屈的声音“儿臣本是想为父皇分忧,若父皇不同意,儿臣便把万卷书阁和千里纸坊给关了。”
李世民看到他委屈的样子,正冷笑着打算看这竖子怎么辩解,好像听到了什么熟悉的字眼,万卷书阁,千里纸坊?
反应过来的群臣也都愣住了,魏征更是不可置信道“太子殿下,这万卷书阁和千里之坊是您开的?那劝学诗也是您写的?”
李承干从识海中调出了《劝学》诗,金色的文字整整齐齐地排成一列,乖巧地萦绕在李承干指尖。
众人皆是讶然,杜如晦惊叹道“这劝学诗竟然是一等金色华章!”
百官这些年只听说太子不擅长儒学,没想到李承干竟能作出一等诗文。
李世民也激动地走到殿下,捧着李承干的手,一会看看指尖的文字,一会儿看看李承干的脸,激动之色溢于言表。
而魏征也是个知错就改的人,心知自己误会了李承干,站出来对李承干行了个礼,道了歉,然后又转头对李世民道“陛下,太子殿下有此孝心,当嘉奖。”
群臣也劝解道“虽说太子不该与民争利,可这卖书也算是雅事,况且太子殿下造福于百姓,功大于过。”
李泰听着众人对李承干的夸奖,面色灰白,他本想借题发挥,让李世民责备太子,没想到弄巧成拙,反让太子出了风头。
李泰急得满头大汗,眼珠急速转动,似是在寻找对策,不一会儿,还真被他想到了突破点。
李泰转头看着李承干,天真道“兄长慷慨解囊,造福于百姓,只是这书如此精美,想必成本极高,不知亏损多少,青雀愿为兄长分担一些。”
此前,众人便猜测,此书大概是哪位义士倾家荡产造福于百姓,可他们绝不希望此人是太子,毕竟,皇宫的费用都是由国库负担的。
李承干见李世民皱了眉头,便对李泰道“不劳越王费心,我改进了造纸和印刷的技术,每册书籍的成本不足十文,虽赚得少,但也未有亏损”。
李世民虽将信将疑,但想到以往李承干的那些奇思妙想,也有些放下心来。
李世民又下令工部配合太子,在各地大建作坊,以在最短时间内,将书籍遍布全国。
之后众人便不谈国事,只管宴饮,期间,时任尚书右仆射的宰相裴寂醉酒后大放厥词,夸耀起当初随李渊起兵时的功劳,说李氏王朝有今天都是他的功劳,李世民听到后,只是微微笑了笑,没有责怪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