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2/2)
李世民惊喜地看向孔颖达,“此人现在何处?”
孔颖达道“当日诗会上,小郎君只说姓李,出身陇西李氏,未报过名,又因年纪小,想来还未取字,当日诗会后,因作《雪梅》诗,众人皆称其为‘雪梅先生’”。
接着孔颖达又道“雪梅先生大才,请陛下找到此人,入国子监培养,假以时日,必是国之栋梁”。
这时,魏征出列道“回禀陛下,此事臣也知晓,可臣听说雪梅先生似是腿脚不便,我朝规定,身有残疾之人不得为官”。
李世民听罢,脸上满是失望之色。
孔颖达道“雪梅先生小小年纪便有大才,即使不能为官,也可将其放在太子身边,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雪梅先生的引导之下,太子定可成才。”
李世民决定废储后,已经不在乎太子成不成才了,不过如李雪梅这样的大才,能早日找到为朝廷效力也是好的。
早朝后,李世民下了诏令,全国寻找李雪梅,不曾想,诏令一下,全国涌现出了无数的“李雪梅”,却无一人拿得出《雪梅》诗。
而在这之后的几日,李承干过得苦哈哈的。
自从之前张玄素上书弹劾李承干之后,李世民便让孔颖达当了太子右庶子,时时劝谏太子,规范他的品德。
孔颖达劝谏不像李纲那样以小见大,微言大义,而是跟在身后直言劝谏,李承干但凡有什么做得不对的地方,他一定会严厉地当面指出来,一开始李承干还会辩解几句,结果都被孔颖达引经据典地反击了回去,说得人哑口无言。
原本这还在李承干的忍受范围之内,直到这几天出了李雪梅的事情后,孔颖达对李承干愈发严格。
李承干苦不堪言,只能去两仪殿找李世民诉苦,请求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