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东北谢文东 > 第396章 冬日的访客

第396章 冬日的访客(2/2)

目录

张彩霞的手温暖而柔软,每一次拍打都带着她的关怀和爱意。她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减轻谢文东内心的痛苦,让他从噩梦中渐渐苏醒过来。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张彩霞就这样静静地坐在床边,陪伴着谢文东。她的目光始终落在他的脸上,看着他的表情从痛苦逐渐转为平静。

终于,谢文东的睫毛微微颤动了一下,他缓缓地睁开了眼睛。当他看到张彩霞坐在床边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但很快就被感激所取代。

“谢谢你,彩霞。”谢文东的声音有些沙哑,带着些许疲惫。

张彩霞微笑着摇了摇头,“不用谢,我只是担心你。你刚才做噩梦了,一直在喊秀儿的名字。”

谢文东沉默了片刻,然后轻轻地叹了口气,“秀儿……她是我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的人。”

张彩霞点了点头,“我能感觉到你对她的思念。如果你愿意,可以跟我讲讲你们之间的故事。”

谢文东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决定把自己和秀儿的故事告诉张彩霞。他的声音低沉而缓慢,仿佛每一个字都承载着他的回忆和情感。

张彩霞静静地听着,不时用手轻轻拍打着谢文东的后背,给予他支持和安慰。在这个夜晚,他们之间的距离似乎拉近了许多,而谢文东心中的痛苦也因为有了张彩霞的陪伴而得到了些许缓解。

第二天一早,谢文东带着李铁柱去看村里的合作社。晒谷场上,几台脱粒机正在工作,村民们忙着把晒干的谷子装袋,脸上都带着笑。李铁柱站在晒谷场边,看着眼前的景象,感慨道:“当年在山寨,咱们连吃顿饱饭都难,现在可好,粮食堆得跟小山似的。大哥,你这日子,比当寨主时强百倍。”

“还是现在的政策好,”谢文东说,“咱们老百姓,就盼着能安安稳稳种地,多打粮食。”他指着不远处的小学,“念军就在那儿上学,学费全免,还有老师教他读书写字。当年咱们这些人,哪有机会上学啊,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

李铁柱点点头,眼睛有点湿润。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只能跟着爹去给地主放牛,直到遇见谢文东,才知道人活着不只是为了吃饭,还能为老百姓做点事。

中午回家,张彩霞正在包饺子,李铁柱的媳妇突然从外头走进来,手里提着个布包,脸上带着歉意:“当家的,我还是不放心,把猪托付给邻居,就赶过来了。”

“你咋来了?路上滑,没摔着吧?”李铁柱赶紧起身,接过她手里的布包。张彩霞也高兴得不行,拉着她的手让她坐下,又给她倒了杯热水:“早就想看看你了,铁柱总说起你,说你是个能干的媳妇。”

李铁柱的媳妇叫王桂兰,是个爽朗的农村妇女。她跟张彩霞一起包饺子,两人聊着家常,不知不觉就说到了当年的事。

“当年我听铁柱说,他在山寨当三当家,我还以为多威风呢,”王桂兰手里捏着饺子褶,笑着说,“后来他跟我说,有回跟鬼子打仗,他腿上中了枪,是谢大哥背着他跑了十几里地,才躲过鬼子的追捕。我听了都后怕,要是那时候谢大哥没救他,我现在也见不着他了。”

张彩霞叹了口气:“可不是嘛!东子也跟我说过,当年在山寨,天天提心吊胆,有时候吃了上顿没下顿。有一回他跟鬼子拼刺刀,左胳膊被划了道大口子,回来的时候,棉袄都被血浸透了,我看着都心疼。”

“还是现在好,”王桂兰把包好的饺子放进盖帘,“不用再担心打仗,不用再担心饿肚子,孩子们还能上学。我家儿子现在在农场的小学当老师,教孩子们读书,这要是在以前,想都不敢想。”

谢文东和李铁柱坐在一旁听着,两人相视一笑。谢文东想起当年在山寨,他和李铁柱还有其他弟兄们,坐在篝火旁,憧憬着将来的日子——“等把鬼子赶出去了,咱们就种地,娶媳妇,生孩子,让孩子们都能上学读书”。现在,他们的憧憬,终于成真了。

接下来的两天,谢文东带着李铁柱一家四处转。他们去了村后的山林,那里曾经是他们跟鬼子周旋的地方,现在长满了松树和桦树;他们去了村边的小河,当年他们就是在这条河里打水、洗衣服,现在河里结了冰,孩子们在上面滑冰车;他们还去了村里的养老院,里面住着几个当年跟他们一起打鬼子的老伙计,见到李铁柱,都高兴得不行,拉着他的手,说起当年的往事。

离别的那天,天还没亮,张彩霞就煮好了饺子,还打包了些晒干的蘑菇和木耳,让李铁柱带回去。小远抱着念军送他的弹弓,舍不得撒手,念军也红着眼眶,跟小远说“以后有空来玩”。

“大哥,嫂子,我走了。”李铁柱把布包扛在肩上,拉着小远的手,眼圈有点红,“以后我还会来看你们的,要是你们想我了,就去农场找我,我给你们杀土鸡吃。”

“路上慢点,注意安全。”谢文东拍了拍他的肩膀,千言万语,最终只化作这一句。他看着李铁柱一家渐渐远去的身影,直到他们消失在村口的拐角,才转身回家。

进屋后,张彩霞收拾着桌上的碗筷,忽然说:“东子,我看你这两天跟铁柱在一起,话比平时多了不少。”

谢文东坐在椅子上,拿起桌上的照片——那是李铁柱一家的合影,还有他和李铁柱年轻时在山寨的照片,照片已经泛黄,边角也有些磨损。他摩挲着照片,轻声说:“想起当年的事,心里有点不是滋味。那时候,我们以为活不过明天,没想到还能活到现在,还能过上这样的日子。”

“你是不是还想着当年的日子?”张彩霞走过来,坐在他身边,轻声问。她知道,山寨的日子,有血有泪,有兄弟情,也有生死考验,那些记忆,早已刻在了谢文东的骨子里。

谢文东没有说话,只是看着照片。他想起当年在山寨,弟兄们围着篝火喝酒,放声大笑;想起秀儿坐在灯下,给他缝补衣服;想起他和李铁柱一起,炸鬼子的炮楼,截鬼子的粮车。那些日子,虽然苦,虽然危险,却充满了热血和激情。而现在的日子,平静、安稳,却少了点当年的热血。

他忽然想起李铁柱说的“比当寨主时强百倍”,心里却有点迷茫。他真的满足于现在的生活吗?如果有机会,他还会回到当年的日子吗?他不知道答案。

傍晚的时候,念军放学回来,手里拿着张奖状,兴高采烈地跑进来:“爹!娘!我得了三好学生奖状!老师还夸我呢!”

谢文东接过奖状,看着上面“三好学生”四个鲜红的大字,又看了看念军兴奋的脸蛋,心里忽然踏实了些。他想起自己当年的憧憬,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们能过上好日子,能上学读书吗?现在,他的愿望已经实现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张彩霞看着父子俩,笑着说:“晚上给你煮鸡蛋吃,奖励你得了奖状。”

“太好了!”念军高兴得跳了起来,跑去院里喂鸡了。

谢文东看着念军的背影,又看了看窗外——雪又下了起来,落在院子里的树上,白茫茫一片,很美。他想起李铁柱走时说的话,想起村里的合作社,想起养老院里老伙计们的笑容,心里忽然明白了:当年的日子,是为了现在的平静;现在的平静,是对当年牺牲的弟兄们最好的告慰。

只是,夜里躺在床上,谢文东却翻来覆去睡不着。他梦见自己又回到了山寨,和李铁柱还有其他弟兄们一起,坐在篝火旁,喝着酒,唱着歌。梦里的他,笑得很开心。可醒来后,看着身边熟睡的张彩霞,他又有些恍惚——他真的能彻底放下当年的日子吗?如果有一天,有人需要他再次拿起枪,保卫家园,他还会像当年那样勇敢吗?

窗外的雪还在下,簌簌的声音,像是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谢文东看着天花板,心里的疑问,像雪一样,越积越多。他不知道,这些疑问,会给他平静的生活带来什么;他更不知道,李铁柱的来访,是不是一个开始,一个让他重新面对过去的开始。而他,又该如何面对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