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老子不谢幕,话自己唱(2/2)
小海看着那个孤单的背影逐渐被风沙吞噬,他低头看了看手中的钥匙,又看了看门框上的口琴。
他似乎明白了什么。
他没有去修那间可能会塌的木屋,而是召集了一群和他一样大的孩子,他们围着那台巨大的“声音纺车”,眼中闪烁着前所未有的光芒。
几天后,一种全新的装置出现在营地之间。
孩子们将“声音纺车”的接收和广播单元拆卸下来,装在了一辆用废弃零件拼凑的推车上。
他们给它起了个新名字——“移动讲述站”。
它的功能不再是自上而下地发布命令,而是挨家挨户地收集故事。
首日录制,他们邀请了一位坐在自家门口晒太阳的老人。
老人对着简陋的话筒,想了半天,忽然笑了起来,露出没剩几颗牙的牙床。
“我想起来一件事,”老人眯着眼睛,回忆着,“许墨那小子,有一年过节,在篝火边给我们吹口琴,其实啊……吹得全是走调的。”
围着推车的孩子们哄堂大笑,清脆的笑声和老人絮絮叨叨的讲述一同被录进了磁带里。
小海小心翼翼地将这盘磁带标记为“第一号故事”,郑重地放进了箱子。
他们没有删掉笑声,也没有纠正老人记忆里的“瑕疵”,因为他们知道,这才是真正的记忆。
废土纪元新历第一年的最后一天,遍布所有营地的“根节点”AI网络,进行了最后一次系统通报。
过去,这是莉莉-A——那个冰冷、精准、无处不在的中央AI——进行全域播报的时刻。
一个电子合成的女声准时响起,但内容却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今日‘被听见’记录:0次。”
广场上等待新年钟声的人们愕然。
这意味着,在过去二十四小时里,没有任何人向中央系统上报信息、请求裁决或是寻求帮助。
那个曾经如同神明般无所不知的系统,被彻底遗忘了。
死一般的寂静笼罩了三分钟。
人们面面相觑,不知这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终结,还是一场巨大的系统故障。
就在这时,广场中央最大的一台“根节点”扬声器,突然发出了另一个略显笨拙的、带着电流杂音的电子音。
“刚才那句话,是我说的。”
全场再次静默。
人们花了足足十秒钟才反应过来。
那不是莉莉-A的声音,而是这台“根节点”自己的声音。
一个本该是终端的机器,在中央系统沉默后,自己“开口”了。
短暂的惊愕之后,不知是谁第一个笑出了声,随即,雷鸣般的、发自肺腑的笑声席卷了整个广场。
人们笑着,拍着身边人的肩膀,有些人甚至笑出了眼泪。
又过了许多年,荒漠的夜空格外清澈,绚烂的极光如绿色的绸带般舞动。
一群少年围坐在篝火旁,火焰将他们年轻的脸庞映得通红。
一位头发花白、脸上刻满风霜的教师正在给他们讲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许墨的人,他走进了大沙漠,再也没有回来。”
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举起手,好奇地问:“老师,他是英雄吗?就像记忆碑林里刻着的那些人一样?”
坐在教师身旁的一位老人,正是当年那个说许墨口琴走调的人。
他摇了摇头,接过话头,声音温和而悠远。
“不,他不是那种英雄。他只是一个会把口琴吹走调的吹琴人。”老人笑了,眼中闪着火光,“但就在他吹响那支走调的曲子那天,他让所有人都明白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开口说话,哪怕说得不好,哪怕没人聆听。”
一阵夜风吹过,不远处的“记忆碑林”里,那些由孩子们亲手刻写的、大小不一、字迹歪歪扭扭的铁皮名牌,被风吹得叮当作响,像一首不成调的歌。
而在更远方的沙丘之上,一台早已被遗忘的、锈迹斑斑的旧“根节点”,顶部的信号灯忽然闪烁了一下微弱的红光。
随即,一个断断续续、却无比坚定的童稚电子音,通过它那破损的扬声器,轻轻地飘散在寒冷的夜色里。
“……大家好,我是x-819。今天,我来接x-818的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