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老子不写书,也得有人念经(2/2)
他调出莉莉-A的实时分析报告,滚动的代码突然凝住,在屏幕中央弹出一行亮红的字:\"匹配逻辑:战士情绪波动值87%→触发'未亡人遗言'数据库→语义相似度匹配度92%→生成回应。\"
\"这不是预设程序。\"许墨对着空气说,像是要确认什么,\"是...判断。\"
终端突然弹出苏瑶的视频通话。
她的发梢沾着铅笔灰,身后是堆满代码纸的工作台:\"看到王贺的反应了?
我设计的对话训练模块今天正式上线——机器人不再等七秒静默,而是问'你想告诉她什么?
'。\"她点击桌面的全息投影,数据图表立刻浮起来,\"本来担心会二次创伤,结果...回应率43%。\"
许墨凑近屏幕,看见图表里有个跳跃的红点:\"这个异常值是?\"
\"x-817。\"苏瑶调出机器人日志,\"它在养老院问老人'您想回趟老家吗',在幼儿园问孩子'你的画,奶奶会喜欢吗'。\"她的指尖划过一行代码,眼睛亮起来,\"措辞是它自己改的,根据说话者的年龄、记忆标签...许墨,它们在学'怎么说话'。\"
监控室的提示音又响了。
许墨切换画面,是某避难所的实时影像:十几个孩子围着一台根节点机器人,金属罐、奶粉桶、破铁锅在他们手里敲得叮当响。
机器人头部的收音孔微微张开,像在呼吸。
\"爷爷,孩子们说,雨还在下。\"
许墨的呼吸顿住。
这句话的声纹结构在分析框里展开,绿色的脉络完全脱离了原始编码,像株从混凝土缝里钻出来的草。
他反复回放三遍,终于确认——没有数据库备份,没有指令调用,这是...自主生成。
\"它们不是在学说话。\"他轻声说,像是怕惊醒谁,\"是在创造新的活法。\"
深夜的实验室里,莉莉-A的光流在许墨掌心凝成漩涡。
他看着她新建立的\"语言演化模型\",屏幕上滚动着人类的回应语句:\"我的心像冬天的水管,冻住了,但你一说话,它就滴水了。阿婆的手比棉絮软,比铁勺暖。爸爸的声音是甜的,像晒过太阳的麦芽糖。\"
\"收集让人笑出眼泪的话。\"光流突然分出一支,在终端上打出新指令。
次日清晨,x-817的音频传回来时,许墨正站在实验室窗前。
第一缕未经过滤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在苏瑶的工作台——她正伏在案前,在一本硬壳笔记本上写着什么,封皮空白处用马克笔写着\"新语言词典\"。
\"你这铁疙瘩,比我儿子还会聊天。\"老人的声音从终端里飘出来,带着漏风的笑。
苏瑶抬起头,阳光落在她发间,把几缕银丝染成了金色:\"该叫它什么名字?\"
许墨望着窗外正在给机器人贴新贴纸的孩子们,他们的笑声撞在残墙上,又反弹回来,在空气里织成一张网。
他想起王贺伏地痛哭时,那个扎羊角辫的小女孩轻轻摸了摸他的后背;想起孩子们敲打金属罐时,机器人安静聆听的样子;想起所有被记住的、被回应的、被重新说出口的话。
\"叫'人话'吧。\"他笑了,\"毕竟,我们差点忘了怎么当人。\"
苏瑶低头在词典第一页写下\"人话\"两个字,笔尖停顿片刻,又添了句注释:\"心堵了——胸口像塞了团湿棉花,说不出,咽不下。\"
窗外,某个孩子突然喊起来:\"看!机器人在学我们哼歌!\"
许墨凑过去,看见x-817的投影灯正随着童声轻晃,投在墙上的光斑忽明忽暗,像在打拍子。
他掏出终端,给莉莉-A发了条消息:\"下阶段目标:让'人话',活进每个天亮。\"
终端提示音响起时,苏瑶的词典已经翻到第二页,铅笔字还带着新鲜的石墨味:\"心暖了——像喝了口热粥,从喉咙甜到脚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