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魂穿崇祯:我激活暴君模拟器 > 第183章 科技在后勤与通讯上的新应用

第183章 科技在后勤与通讯上的新应用(1/2)

目录

京城,格物院。

崇祯正与徐光祚、宋应星等人围坐在一张巨大的工作台前,台上摆放着各种图纸和模型。

\"辽阳虽已收复,但前线传来消息,我军后勤压力极大。\"崇祯指着地图上从山海关到辽阳的漫长路线,\"这条补给线太长了,如何保障前线物资供应,成了当务之急。\"

徐光祚捋着胡须道:\"大人,老夫最近研究了一种改良的四轮马车,比传统的二轮车稳定性更好,载重量也大得多。\"

他展开一张详细的设计图纸:\"这种车采用了西洋传教士带来的一些图样,车轮更宽更结实,车厢也更大,最关键的是,它有四个轮子,即使在泥泞道路上也不易陷入。\"

\"四轮马车?\"崇祯仔细端详着图纸,\"看起来确实比传统的二轮车稳固得多。但制造难度如何?\"

\"制造并不复杂,\"宋应星接过话头,\"关键是车轴和轮毂的设计。我已经让工匠们试制了几辆,效果相当不错。一辆这样的车,可以装载相当于三辆普通马车的物资。\"

\"那就立刻扩大生产!\"崇祯拍案决定,\"先制造一百辆,尽快送往前线。\"

\"遵命!\"宋应星抱拳应道。

\"大人,除了陆路运输,水路也是个问题。\"徐光祚又拿出另一张图纸,\"我们对漕运船只也进行了改良,增加了船舱容量,改进了舵和帆的设计,使其更适合辽河水情。\"

崇祯点头赞许:\"好,这些都要尽快投入使用。不过,运输工具只解决了一部分问题,还有更多难题需要攻克。\"

他转向一旁的军需官张明:\"张大人,前线对干粮的需求如何?\"

张明拱手道:\"回大人,前线将士反映,普通的干粮容易腐败,且体积大,不便携带。特别是在行军作战时,常常无法及时补给。\"

崇祯沉思片刻:\"我们需要研制一种更便于携带、不易腐败的压缩干粮。\"

\"大人,末将有个想法。\"一位年轻的军官站出来说道,\"我曾随商队去过西域,那里的人有种将肉切片晒干的方法,制成的肉干可以保存很久,且便于携带。\"

\"肉干?\"崇祯眼前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还有什么类似的食物?\"

\"炒面也不错,\"另一位官员补充道,\"将粮食炒熟后碾成粉,兵士们只需加水搅拌即可食用,无需生火煮饭。\"

\"还可以制作一种压缩饼干,\"徐光祚建议,\"将面粉与少量油脂混合,压制成薄片烘烤,既耐储存又便于携带。\"

崇祯听完,立即下令:\"立刻组织人手,研制这些野战口粮。要求是:便于携带、不易腐败、能量高、口感尚可。一个月内,我要看到成品!\"

\"遵命!\"众人齐声应道。

会议继续进行,话题转向了通讯问题。

\"大人,前线与京城之间的通讯太慢了,\"参谋官李卫忧心忡忡地说,\"从辽阳到京城,快马加鞭也要七八天,若遇恶劣天气,更是难以保障。\"

崇祯点头:\"确实如此。我们需要改进通讯系统。\"

\"烽火台是个传统选择,\"李卫说道,\"但信息量有限,且容易被敌人识破。\"

\"我们可以对烽火和旗语系统进行标准化和加密,\"一位讲武堂教官提议,\"制定更详细的信号规则,增加可传递的信息量。\"

\"具体怎么做?\"崇祯问道。

教官展开一张图表:\"比如,我们可以将烽火的数量、间隔、位置进行组合,形成一套完整的'密码'。同理,旗语也可以通过旗帜的颜色、位置、摇动方式等进行复杂组合。\"

\"这需要专人训练和掌握,\"崇祯思索道,\"讲武堂可以培训一批专门的通讯兵吗?\"

\"没问题!\"教官拍着胸脯保证,\"我们已经开始训练了,一个月内可以派往前线。\"

\"还有一个方案,\"徐光祚突然说道,\"信鸽。\"

\"信鸽?\"崇祯有些意外。

\"是的,\"徐光祚解释道,\"信鸽有极强的归巢本能,可以从数百里外飞回原处。我们可以建立一个'信鸽邮局',在京城和各个重要据点之间传递紧急军情。\"

\"这个主意不错!\"崇祯眼前一亮,\"立刻着手准备,选育优良品种,建立驯养基地。\"

\"已经在做了,\"徐光祚笑道,\"我们从西域商人那里购买了一批优质信鸽,正在训练中。初步测试,从百里外放飞,大部分都能准确返回。\"

\"太好了!\"崇祯拍手称赞,\"这将大大提高我军的指挥效率。\"

会议的最后一个议题是野战医疗体系。

\"辽阳之战,我军伤亡惨重,\"军医总管沈鸿忧心忡忡地说,\"很多伤员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我们需要一套更完善的野战医疗体系。\"

崇祯点头:\"确实如此。你有什么建议?\"

\"首先,每个营都应配备专职军医和医疗队,\"沈鸿建议,\"其次,建立分级救治制度:轻伤员在前线简单处理后继续作战,中等伤员送往野战医院,重伤员后送至后方大型医院。\"

\"还有,\"他继续道,\"我们总结了京师抗疫的经验,发现一些简易的消毒和止血方法非常有效。比如用烈酒消毒伤口,用干净布条扎紧止血等。\"

\"这些方法要编成简易手册,发放给每个军医和伤兵营,\"崇祯命令道,\"同时,加紧培训更多的军医和护理人员。\"

\"遵命!\"沈鸿抱拳应道。

会议结束后,崇祯走到窗前,望着北方的天空。就在这时,一名侍卫匆匆走来:\"大人,信鸽邮局送来了一封急报!\"

崇祯接过小小的竹筒,取出里面的纸条,仔细阅读。片刻后,他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辽阳周边的清剿工作进展顺利,孙传庭已经开始组织部队进行新战术的演练。很好,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他转向徐光祚和宋应星:\"诸位辛苦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技术进步,却是我军取胜的关键。继续努力,为最后的胜利做好准备!\"

与此同时,辽东前线。一支装备了新式四轮马车的明军辎重部队,正在泥泞的道路上艰难前行。

\"这新车果然结实!\"车队长满意地拍着车厢,\"以前这种路况,普通马车早就陷住了。\"

\"是啊,\"一名车夫应和道,\"而且一车能装这么多物资,真是太方便了!\"

不远处的军营里,伙夫们正在尝试制作新型压缩干粮。

\"这肉干晒得差不多了,\"一名伙夫检查着架子上的肉片,\"再晒一天,就可以打包发给将士们了。\"

\"炒面也做好了,\"另一名伙夫举起一袋粉末,\"兵士们只需加水搅拌就能吃,省时省力。\"

讲武堂的一处训练场上,学员们正在演练新的加密旗语。

\"记住,红旗向左摇两下,再向右摇一下,表示'敌军向东移动',\"教官大声讲解,\"蓝旗向上举起再快速放下,表示'我军准备进攻'。这些信号必须准确无误!\"

学员们认真地重复着动作,努力记忆这套复杂的信号系统。

这些看似微小的改进,却在无形中大大提升了明军的战斗力和持续作战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决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