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暗葬之握(2/2)
- 无核心目标:整体能量场出现“紊乱漩涡”,能量相互碰撞产生热量(液态金属会局部熔化,意识体会出现思维断层)。
- 第三步:攻击的不可防御性
因攻击源于“目标自身的能量”,所有外部防御(如护盾、铠甲、魔法屏障)均无法拦截——能量会穿透防御直接作用于核心(如穿甲弹穿透纸板)。唯一的抵消方式是“主动切断核心能量”(如生物主动停跳心脏、机械主动关闭能源装置),但这会导致目标自身陷入瘫痪,代价远大于承受攻击。
四、锁定规则:无死角的跨距锚定
“暗葬之握”的锁定范围与精度,是其核心优势之一,覆盖“视觉可见”“远程感知”“区域覆盖”三大场景:
- 1. 视觉锁定(优先级最高)
- 直接视线:使用者肉眼可见的目标(无论距离远近,只要在视野范围内),红色粒子会在0.1秒内完成锁定(比人类眨眼速度快5倍),即使目标高速移动(如超音速飞行),能量线也会如影随形(追踪精度误差≤1);
- 间接视觉:通过电子屏幕(手机、监控、远程视频)、镜面反射、魔法影像等“间接视觉媒介”看到的目标,锁定时间延长至0.5秒(需解析媒介的信号延迟),但锁定稳定性不变(如通过监控看到10公里外的目标,能量线会穿透信号传输链路完成连接);
- 限制:若媒介画面模糊(分辨率<480p)或存在严重干扰(如雪花屏、魔法失真),锁定成功率降至70%(可能连接到“画面背景”而非目标本身)。
- 2. 区域锁定(无视觉时触发)
当目标处于使用者“半径1公里的圆形区域”内,即使完全不可见(如隐身、躲藏在掩体后、处于异空间缝隙),红色粒子也会通过“能量场感应”完成锁定:
- 感应依据:基于目标释放的“微量能量辐射”(生物的体温红外辐射、机械的电磁辐射、能量体的魔力波动),粒子会沿辐射轨迹逆向追踪,最终锚定核心;
- 锁定时间:根据目标能量辐射强度而定(强辐射目标0.3秒锁定,弱辐射目标1秒锁定);
- 特殊情况:若目标完全屏蔽能量辐射(如使用“绝对静默”魔法、处于铅制屏蔽舱内),区域锁定失效,需依赖视觉锁定。
- 3. 锁定上限
使用者单次最多可同时锁定3个目标(超过则能量线会相互干扰,导致锁定失败),且目标之间的距离需≥10米(否则能量线会缠绕,引发“连锁过载”——攻击一个目标时,其他目标会受到50%的波及伤害)。
五、副作用:可控的生理反馈
“暗葬之握”的副作用轻微且可预判,不会影响战斗核心,但能让使用者感知能力的消耗:
1. 掌心灼痛感:每次使用后,使用者掌心会残留30秒的灼热感(类似被热水轻烫),触感随使用次数累积(连续使用3次后,灼痛感会持续1分钟),但不会留下伤痕;
2. 短暂心悸:因掌心心脏与使用者心跳同步,破碎时会引发“共振冲击”,导致使用者心跳短暂加速(从正常60次\/分钟升至90次\/分钟),持续10秒后恢复正常,期间不会影响动作精度;
3. 视野泛红:能力爆发时,使用者的视野边缘会出现10秒的淡红色光晕(与掌心心脏颜色一致),这是能量粒子的残留影像,仅影响视觉美观,不阻碍视线清晰度。
六、特殊情况与进阶表现
- 对“无能量目标”的无效性:若目标是“绝对无能量的存在”(如纯石头、完全断电的机械残骸),能量线会因“无核心可锚定”而自动消散,能力无法触发(这类目标在实战中极其罕见,多为非战斗场景);
- 进阶形态“暗葬之拥”:使用者达到极限状态时(如濒死、情绪顶点),可将掌心心脏扩大至直径1米,同时锁定5个目标,攻击强度提升50%,但副作用会加剧(掌心出现水泡、心悸持续1分钟),且24小时内无法再次使用;
- 干扰与反制:若目标在连接建立后0.3秒内(即使用者握拳前)脱离锁定范围(如超出1公里、进入视觉盲区),能量线会断裂,能力失效,但使用者仍会承受50%的副作用(视为“能力中断惩罚”)。
“暗葬之握”的本质是“以彼之能,攻彼之身”——它不依赖使用者自身的能量强度,而是通过强制调动目标的核心能量,实现“精准且不可防御”的攻击。轻微的副作用既印证了能力的代价,又不影响其作为“秒杀级技能”的核心价值,使其在实战中成为“一击制敌”的王牌,同时保留足够的战术风险(如锁定失败、被目标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