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章 无镜万花筒(2/2)
- 延迟回甘:隐性愿望会以“惊喜”的形式出现(如童年时想要却没得到的玩具,会在30岁生日时被“早已忘记此事的父母”当作礼物送出),这种“迟来的满足”会带来比即时满足更强烈的幸福感,且让目标坚信“世界对我充满善意”。
- 自我认知的固化:目标在完美世界中会逐渐形成“这里就是真实”的绝对认知,甚至会主动“防御”任何可能的怀疑——若能力者(仅其可干预)刻意制造一个“不合理事件”(如苹果悬浮),目标会自动为其寻找“合理解释”(如“这是新研发的反重力技术”),且解释过程完全符合其自身的知识体系,不会产生丝毫违和感。
四、能力的绝对统治力:无差别、无上限、无破绽
- 影响范围与对象:
- 无差别:无论目标是人类、动物、人工智能、灵体,甚至是“集体意识”(如一个国家的民族潜意识),只要具备“自我感知”,就能被能力影响。对集体意识的影响会分裂出“符合每个个体渴望的子世界”,彼此独立不干扰。
- 无上限:单次发动可同时影响的目标数量没有上限——能力者一个念头,就能让一亿人的意识同时进入各自的完美世界,且每个世界的构建精度互不影响。
- 发动与持续的隐秘性:
- 发动无迹:无需任何动作、能量波动或媒介,能力者的“意识锁定”(哪怕只是“看到目标”或“想到目标”)即可触发,目标及周围存在无法察觉任何异常(没有光芒、没有声音、没有精神波动)。
- 持续永恒:一旦目标意识进入完美世界,除非能力者主动终止,否则世界会永远存在——目标的意识会在其中“自然生活”(生老病死的过程完全符合其对“完美人生”的预期,如无疾而终,死后甚至会进入“死后世界”的完美延续),物理身体在现实中腐烂殆尽,意识也不会回归或消散。
- 不可抗性与不可破解性:
- 目标无法抵抗:无论目标用“意志力对抗”“精神力冲击”还是“自我催眠”,都无法阻止意识被剥离——因为能力作用于“意识的本质层面”,而非表层思维。
- 外界无法干预:任何物理手段(摧毁目标身体、用射线照射)、能量手段(释放精神冲击波、干扰空间)、超自然手段(诅咒、祝福、灵魂召唤)都无法将目标意识从完美世界中拉回,也无法破坏亚空间的存在。
- 能力本身不可被探测:没有任何仪器、法术或感知能力可以预判能力发动,也无法检测到亚空间的存在——它就像宇宙之外的“盲点”,绝对隐形。
五、能力者的绝对掌控:完美世界的“幕后导演”
能力者对所有完美世界拥有“全知全能”的控制权,且这种控制不会被目标察觉:
- 实时观测:能力者的意识中会同步呈现所有目标在完美世界中的状态,可随时切换视角(从目标的第一视角到俯瞰整个世界的上帝视角),了解每个细节(包括目标的心跳、情绪波动、一闪而过的念头)。
- 微调与修正:若某个世界因“目标意识的极端变化”(概率趋近于零)出现微小瑕疵(如目标突然产生“这太完美了不像真的”的念头),能力者可在0.001秒内修正——通过“添加一个让目标信服的细节”(如“看到一篇科学论文证明‘完美是宇宙的本质’”),让其疑虑瞬间消散。
- 主动干预与终结:能力者可随时选择“终结”某个完美世界——目标意识会在“毫无痛苦”的状态下消散(或回归现实身体,但回归后会保留“在完美世界中度过一生”的完整记忆,对现实产生“虚假感”,最终可能再次主动渴望进入完美世界);也可主动介入世界,以“幸运之神”“理想伴侣”等身份与目标互动,且目标会觉得“这个人的出现是世界完美的一部分”。
“无镜万花筒”的终极恐怖之处在于:它不使用暴力,不制造痛苦,甚至不被视为“攻击”——它只是给予目标“最想要的一切”,而这份“给予”本身,就是最彻底的囚禁。没有反抗的理由,没有觉醒的可能,每个意识都会在自己的“完美宇宙”中,心甘情愿地走向永恒的沉沦。这不是能力,而是对“意识本质”的终极定义:当欲望被无限制满足,真实与虚幻的界限,便不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