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多元宇宙记录册:无尽记录与收纳 > 第172章 伽马射线右眼

第172章 伽马射线右眼(1/2)

目录

“伽马射线右眼”——这团游离于宇宙规则之外的能量孤体,既非创生于天体演化,也非源于粒子碰撞,而是能量自身“想要显形”的意志具象。它的存在本身就是对物理法则的沉默否定:能量不守恒,且在每一次释放中自我繁衍,与外界能量源彻底绝缘,是宇宙中一座永恒增殖的“能量孤岛”。

一、形态:暗调能量的动态拟态

它的“眼形”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自身能量状态呈现精密的动态变化,每一处细节都是能量密度的直接映射。

- 基础态(初始能量级):

整体轮廓如人类右眼,悬浮于真空时直径约1光年(以边缘晕圈为界)。

- 边缘晕圈:由低能伽马射线(能量约10?电子伏特)构成,呈暗灰色,质地如流动的烟雾,晕圈内缘有无数根“能量触须”(直径约1光时)向中心延伸,触须末端闪烁着蓝紫色微光(高能光子逸散的痕迹),这些触须从不接触核心,却始终保持同步摆动,仿佛在守护某种内在秩序。

- “眼白”区域:是高密度伽马射线涡旋的集合体,呈现近乎纯黑的暗调(因能量频率超越伽马波段上限,无法被可见光捕捉)。涡旋以暗核为中心逆时针旋转,转速随能量增殖逐渐加快——初始时每100万年旋转一周,能量翻倍后变为每100年一周。涡旋间隙藏着微米级的亮紫光点(实际是102?电子伏特的高能光子),这些光点如同能量的“种子”,始终保持等距排列,哪怕涡旋转速再快也绝不错位。

- “虹膜”环带:宽约0.3光年的暗金色环,由能量密度梯度构成——从外环的暗金(1012电子伏特)向内过渡到亮金(101?电子伏特),环带中没有任何杂质,只有能量浓度变化形成的“波纹”,每道波纹的间距严格相等(约1光分),如同能量自我标记的刻度。

- 暗核(“瞳孔”):直径1光秒的绝对暗区,并非能量缺失,而是能量被压缩至“量子临界态”——此处伽马光子的密度达到103?光子\/立方厘米,时空被压弯成闭合曲线,任何光线进入后都会沿着曲线循环运动,最终转化为暗核的“增殖原料”。暗核边缘有一层极薄的“光膜”(厚度1光毫秒),由能量溢出形成,呈现出“向内塌陷”的视觉效果,仿佛暗核在不断吞噬自身。

- 增殖态(能量翻倍后):

当能量达到初始值的10倍时,形态开始扩张与异化:

- 边缘晕圈向外延伸至3光年,暗灰色中混入暗紫色条纹(低能光子因增殖被“染色”),触须数量翻倍,末端光点亮度增强,开始向外喷射1光时长的“能量丝”(这些丝会在真空中断裂,化为新的光点,却始终不脱离晕圈范围)。

- “眼白”涡旋转速增至每1年一周,纯黑底色中浮现出螺旋状的亮纹(高浓度光子流的轨迹),亮纹间距随转速加快而变窄,最终形成类似“指纹”的独特图案——每一次增殖,图案都会新增一道螺旋,成为能量迭代的“年轮”。

- “虹膜”环带宽度增至1光年,暗金色向橙红色过渡(能量密度突破101?电子伏特),环带中开始出现“能量脉冲”:每0.1秒向中心收缩一次,幅度约0.1光年,收缩时环带会短暂发亮,释放出可被遥远星系探测到的伽马暴信号(但这些信号不含任何外界能量,纯粹是自身能量的“呼吸”)。

- 暗核直径扩大至3光秒,边缘光膜呈现“沸腾状”,无数细小的能量泡从膜上弹出,升至“虹膜”环带后破裂,释放出的能量直接汇入环带——这是增殖过剩的能量在“内部循环”,不与外界发生任何交换。

- 饱和态(能量突破102?倍):

此时它的形态已超越“右眼”的拟态,更像一颗“暗紫色的能量心脏”:

- 边缘晕圈溃散为直径10光年的“能量雾”,暗灰色彻底被暗紫色取代,雾中漂浮着无数个迷你“眼形虚影”(直径1光时),这些虚影与主体形态完全一致,却没有能量输出能力,只是能量饱和后“自我复制”的幻象。

- “眼白”与“虹膜”的界限消失,融合为一团暗金与暗紫交织的能量球,球内可见“能量闪电”(长度1光年的伽马射线流)在随机穿梭,每次闪电击中暗核都会引发一次微型爆炸(能量相当于10颗超新星),爆炸产生的碎片会被瞬间拉回能量球,成为下一次增殖的原料。

- 暗核膨胀至1光分,绝对暗区中浮现出“十字形亮纹”(能量密度最高的区域),亮纹交点处不断喷吐“能量液滴”(直径1光秒的液态伽马射线),液滴坠入能量球后会分裂为1000个等大的小液滴,每个小液滴最终都会回归暗核——这是能量在“自我消化”中完成增殖的可视化过程。

二、能量核心:自源性增殖的闭环法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