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章 密证现谋逆之局初破(2/2)
万里云微微一笑,笑容中带着几分洞察先机的自信,对李轩说道:“兄台无需过于忧虑,这些事我亦有所耳闻。吴海涛与吴冯父子狼子野心,觊觎皇位已久,早已在暗中精心谋划推翻朝廷、抢夺帅印。一旦抢到帅印,便将大军引入镇江,妄图另立中央。至于他们在镇江的图谋,从这工坊图中便能略知一二。你瞧,这上面皇宫、皇子居所等一应俱全,与当今皇宫如出一辙,这足以证明他们妄图在镇江自立为王,公然谋反。再加上这密函所写,确凿无疑地证实他们有谋反之意,罪无可恕。”
梁海涛不禁倒吸一口凉气,下床在房内来回踱步,神色焦虑,问道:“那如今该当如何是好?”李轩沉思片刻,条理清晰地说道:“如今唯一之法,便是将证据呈交给皇帝,让圣上洞察奸佞的阴谋。但为以防万一,在证据呈到皇帝面前之前,我等必须提前周密安排人手,防止吴冯狗急跳墙、当场发难,届时我等便会陷入被动,措手不及。另外,还需派遣一支精锐人马,火速前往镇江夺回帅印,以绝后患。”
梁海涛说:“万岁已然高瞻远瞩,派人前往镇江夺回帅印,我亦已派白啸天前往边关正阳关,与吴王和赵涛议和,以期化干戈为玉帛。”
李轩略作思忖,说道:“议和固然是好事,不过藩王一心称帝,又与吴冯狼狈为奸,恐怕难以达成和议。赵涛与吴国有亲戚关系,或许有可能退兵言和。吴王不好战,一心维持和谐友邦,并无吞并江山的野心,但藩王却野心勃勃,妄图吞并疆土,从这密函中便可窥得一二。因此,我等应与吴王交好,缔结同盟,共同对抗藩王,以保江山社稷。”
梁海涛道:“如此看来,此次去边关与藩王议和,恐怕难以成功,与吴王倒还有可能。只要吴王退兵,藩王便独木难支,不足为惧。”
李轩道:“只要藩王退兵,我等再夺回吴海涛的兵权,在皇宫安排好眼线,随后将罪证呈给皇帝,让吴冯插翅难逃。即便他妄图谋反,也无力回天。届时内忧外患皆可平定,天下太平。”
梁海涛点头称赞:“此计甚妙。既然如此,我等须尽快安排眼线潜入皇宫,防止吴冯狗急跳墙,危及万岁。”李轩道:“正是。我在梨花庄尚有几位英雄豪杰,他们忠肝义胆,武艺高强,希望大人派人前往梨花庄通知他们,告知我李轩已归来,现正在京城,让他们速速赶来与我会合,我要安排他们入宫保护皇帝,他们皆是我信得过之人,是梨花庄的幸存者,历经磨难,忠心不改。”
梁海涛闻言点头应允:“好,此事你放心,我即刻派人去办。”说罢,他毫不犹豫地穿好衣服,走到屋外高声喊道:“来人!”佣人即刻赶来,恭敬问道:“老爷有何吩咐?”梁海涛道:“你即刻派人传我的口信,让他们悄然前往梨花庄,务必找到我的亲信,不得有误。一路上切勿声张,到了梨花庄也需谨慎行事,千万不能让吴冯的人察觉,以免功亏一篑。”佣人领命后转身离去。
梁海涛转身回到房内,犹豫片刻,问道:“李轩,这些年你究竟是如何过来的?为何我派了众多人手寻找你,皆一无所获,你还总是被追杀?你去了何处?又经历了些什么?这些罪证又是从何而来?”
李轩望着梁海涛,神情恍惚,思绪渐渐飘回到那些被追杀、四处逃难的岁月。他神色凝重,缓缓说道:“梁大人,当年我真是被冤枉的。梨花庄惨案,实则是一场精心策划的阴谋。当年我浑然不知,等发现自己中计被陷害时,才明白这是一张极为庞大且严密的网,一场蓄谋已久的谋杀。他们一夜之间将梨花庄五百多口人屠戮殆尽,而这一切,其实都是冲着我而来……”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把这篇取个标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