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太平天国之幼扶王兵起西北闹革命 > 第420章 晚清裱糊匠

第420章 晚清裱糊匠(2/2)

目录

李鸿章看着三人,轻轻叹了口气,眼神中带着一丝无奈:“你们啊,还是太年轻。这官场上的事,比战场上的刀枪更难防。南京城……不是咱们该去的地方。咱们要做的,是让朝廷放心,让曾国藩安心,让咱们的淮军,好好地活着。”

窗外的桃花依旧开得灿烂,可书房里的气氛却变得凝重起来。

李鸿章的话,像一盆冷水,浇灭了手下将领们的急功近利,也让他们第一次真正意识到,他们面对的,不仅是太平天国的残兵,更是湘军那深不可测的敌意和朝廷那复杂的权谋。

而李鸿章,这位晚清的“裱糊匠”,正站在苏州的春风里,权衡着每一步的得失,试图在这场朝廷与湘军的博弈中,为自己的淮军找到一条生路。

最后李鸿章在军师幕僚薛福成的建议下,于书房内那烛火摇曳之中,铺开宣纸,研墨提笔,给远在北京的朝廷回了一封奏折,又给近在安庆的曾国藩写了一封信。

那书房之中,气氛凝重得仿佛能滴出水来,李鸿章眉头紧锁,每一笔落下都似有千钧之重。

李鸿章在朝廷的奏折中,字斟句酌,主要列出几条不能即刻遵守的理由:其一,手下队伍从上海出发,打了一年有余,几经苦战,那战场上的硝烟与血腥仿佛还在眼前。

将士们疲惫不堪,粮草短缺、兵员损耗、器械损坏,损失十分严重,人员急需休养,仿若一群历经暴风雨的海燕,此刻正需归巢休憩,若强行再战,恐有不测。

其二,淮军主力即将进攻湖州,特别是湖州战事告急,如那即将崩塌的堤坝,急需兵力去加固,实是无兵可派。

其三,淮军虽有炮队,但多由小炮组成,攻打南京这样的坚城,火炮没有任何优势,就如同以卵击石。

而手中的巨炮缺乏实际作战经验,需要加紧训练磨合,等过个半年后,方可投入实战,恰似宝剑未锋,不可轻易出鞘。

李鸿章还在奏折中巧妙暗示,曾国荃性格易冲动,如那烈马难驯,自己若带兵前去,恐怕引起不必要的冲突,损伤大清的国力,此乃朝廷不愿见之局面。

那奏折上的每一个字,都似李鸿章精心布下的棋子,在朝廷这盘大棋局中,试图为自己和淮军争取一线生机。

而在写给曾国藩的信中,李鸿章则笔锋一转,满是谦逊与诚恳。

他言辞恳切地表达了对曾国藩的敬仰之情,称其在平定太平天国之乱中功高盖世,自己唯有仰望。

信中详细说明了自己目前的困境,淮军的疲惫与湖州战事的紧迫,绝非有意推诿朝廷之命。

他强调自己深知湘军为攻克南京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对南京之战不敢有丝毫贪功之心。

李鸿章表示愿与曾国藩携手共进,待淮军休整完毕、炮队训练有成,再全力协助湘军攻打南京,共同为大清江山效力。

那信中的语气,如春风拂面,又似暗流涌动,既表露了合作的意愿,又暗中试探着曾国藩的态度。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