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8章 《星蝶翅标本养护日志·第三卷·海沙篇》(2/2)
- 藤编工会参赛成员:阿苗、青禾、晚照(师承阿苗的母亲,其母亲曾向周伯学习藤编基础)
- 评审团成员:铁山长老(曾任周伯的航船大副)、云婆婆(周伯夫人的徒弟)、墨先生(收藏周伯手札的古籍馆馆长)
无人注意,赛场穹顶的吊灯突然晃了晃,投下的光斑在阿苗的藤毯上聚成个小小的“心”形——那是老周当年在工会战夺冠时,吊灯也曾有过同样的晃动。那只被阿苗救下的星蝶已长成成蝶,此刻正停在标本旁的紫藤架上,翅尖的光斑与标本缺口里的海沙共振,发出“嗡嗡”的轻响。它的翅脉里藏着段声波记忆,是被救当晚录下的:
“别怕,”阿苗的声音带着哭腔,指尖沾着海沙轻轻擦过它冻僵的翅膀,“周伯说过,海沙能导热,你贴紧点就不冷了。”
星蝶的触角颤了颤,发出幼嫩的“啾”声,像是在回应。
“你看这缺口,”阿苗把星蝶捧到标本前,“它会一直陪着你,就像周伯的海沙陪着我们一样。”
这段记忆被星蝶带回了迁徙群,如今每只经过珊瑚礁岸的星蝶,都会衔一粒海沙回来,填在标本的缺口旁——那里已堆起小小的沙堆,像座微型的记忆金字塔。手册的最后一页,贴着张泛黄的照片:周伯蹲在沙滩上,手里捧着两粒海沙,身旁的小女孩(阿苗的母亲)正踮脚往星蝶翅标本的缺口里填沙,背景里的船舷上,“归航号”三个字被夕阳镀成金色。照片背面有行铅笔字,是周伯的笔迹:“海沙填的不是缺口,是没说出口的惦念,来年让孩子们接着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