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世界三:职场与家庭的纷争36(2/2)
在省报的\"先锋人物\"专栏和行业杂志的\"管理论坛\"中,她又找到了三篇类似报道,内容大同小异,都将志远塑造成了一个开明进步的\"新好男人\"。
最让她心寒的是《工人日报》上的一段话:\"...当被问及为何如此支持妻子事业时,陈志远朴实地说:'妇女能顶半边天,这不是口号,而是我们家的真实写照。我爱人留学德国,专业能力很强,我不能因为自己的大男子主义耽误她的发展...'\"
林雅几乎要笑出声来——多么完美的台词啊!如果不是亲身经历,她都要被这个\"模范丈夫\"感动了。但现实中的志远,明明不久前还在为婆婆的偏方辩护,为她的党校学习设置障碍...
\"同志,您的孩子好像饿了。\"旁边一位老阿姨好心提醒。
林雅这才发现晓晓已经把饼干捏得粉碎,正委屈地瘪着嘴。她匆忙收拾东西离开,在图书馆门口的台阶上给女儿喂了瓶奶粉。春末的阳光暖洋洋地照在身上,却驱不散她心底的寒意。
回家路上,林雅路过厂区公告栏。那里贴着一张崭新的红榜:《关于表彰\"五好家庭\"的决定》。她和志远的名字赫然列在第一位,旁边还附着一张合影——那是春节时厂宣传部拍的,当时她只当是普通留念,没想到会用作这种用途。
\"林厂长!\"一个熟悉的声音从身后传来。技术科的小刘抱着一摞文件小跑过来,\"正好碰到您,这份改造方案郑书记让您看看。\"
林雅单手推着婴儿车,接过文件扫了一眼:\"这不是周副厂长负责的项目吗?\"
\"本来是,但...\"小刘欲言又止,\"周副厂长说您更了解德国设备,建议由您审核。\"
林雅心头一动。自从产假结束后,她就被边缘化,很少接触核心项目。这次突然被委以重任,恐怕也与志远的\"模范形象\"有关——一个受丈夫支持的职业女性,怎么能没有重要工作呢?
\"我明天给回复。\"她平静地说,将文件塞进婴儿车的储物袋。
回到家,林雅刚把晓晓放进围栏里玩耍,电话就响了起来。是母亲。
\"小雅,看到今天的省报了吗?\"林母的声音透着欣喜,\"整版报道志远呢!说他是新时代好丈夫代表!\"
林雅握紧听筒,不知该如何回应。
\"你爸可高兴了,说要请志远喝酒。\"林母继续道,\"对了,你党校的事定下来了吗?\"
\"定了,六月五号报到。\"林雅机械地回答。
\"那晓晓怎么办?\"
\"志远说...可以请保姆一起去。\"林雅几乎能听到自己声音里的空洞。
挂断电话,她瘫坐在沙发上,看着晓晓摇摇晃晃地试图站起来。孩子天真的笑脸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她内心的混乱——该不该撕破这层虚伪的和谐?如果志远的改变真是为了仕途,那揭穿他只会两败俱伤;但如果继续扮演\"模范夫妻\",她又如何面对自己的良心?
傍晚志远回家时,带回了一个好消息:\"郑书记特批了一笔补助,给你去党校用。说是'支持干部进修'。\"
\"真慷慨。\"林雅轻声说,观察着志远的反应,\"是因为那些报道吗?\"
志远正在解领带的手顿了顿:\"什么报道?\"
\"《纺织工业报》、《工人日报》...大概四五篇吧,都是关于你的'先进家庭观念'。\"林雅尽量保持语气平静,\"写得挺感人的,我都不知道你这么会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