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大秦:我杀敌就可以升级成神 > 第1043集:医署落成,功能齐备

第1043集:医署落成,功能齐备(1/2)

目录

青瓦药香

蝉鸣声里,最后一块青瓦被学徒阿石稳稳铺在煎药间的檐角。他直起腰,用袖子抹了把汗,朝着院心大喊:“李伯!素问姑娘!最后一片瓦好了!”

李伯正蹲在药房门口检查药柜的合页,闻言猛地站起身,膝盖发出轻微的“咔嗒”声。他扶了扶头上的旧布巾,目光扫过眼前这方崭新的院落——两月前还是一片杂草丛生的空地,如今已立起三排青砖瓦房,黛色瓦檐在正午的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连墙角的砖缝都填得严丝合缝。

“成了,真的成了。”李伯喃喃自语,脚步不自觉地在院中踱开。甬道是用新烧的青砖铺的,每一块都经过挑选,踩上去结实稳当,不像从前的土路,雨天一踩全是泥。诊室的窗棂擦得透亮,阳光透过木格,在案几上投下细碎的光影,案上的脉枕是新缝的,蓝布面还带着浆洗后的挺括。

“李伯,您来瞧瞧这药柜!”药房里传来学徒阿福的声音。李伯掀开门帘走进去,一股淡淡的松木清香扑面而来。靠墙立着四排顶天立地的药柜,每排柜子都分成了四个区域,分别贴着“寒”“热”“温”“凉”的木牌。阿福正拿着毛笔,在抽屉上补写药名,见李伯进来,指着最左边的柜子说:“您说的黄连、黄芩这些寒性药都归在这儿,右边是干姜、肉桂这些热性药,取用的时候一眼就能找着。”

李伯伸出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光滑的柜面。他想起从前在旧棚屋开药铺时,药草都用布包着堆在墙角,遇着雨天就发霉,抓药时得在一堆布包里翻来翻去,常常错拿漏拿。有次给伤兵抓治风寒的药,竟混进了清热的板蓝根,差点出了人命。“好,好,这样就不会乱了。”他声音有些发颤,眼角悄悄泛起红。

隔壁的伤兵营房里,几个学徒正往地上铺干草。新割的干草晒得干爽,带着阳光的味道,铺得足有半尺厚,踩上去簌簌作响。“李伯说过,干草防潮,伤兵们睡在上面,伤口不容易化脓。”一个学徒一边铺一边念叨,手里的动作却不含糊,把干草铺得匀匀实实。李伯站在门口看了会儿,想起从前伤兵们挤在漏雨的破庙里,铺着发霉的稻草,不少人的伤口溃烂发炎,最后只能截肢,心就像被针扎了似的疼。

煎药间的灶台是素问特意盯着砌的。砖石垒得方正,灶口对着窗外,烟囱修得又高又直。“这样烧火的时候烟能顺着烟囱出去,不会呛着煎药的人。”素问正蹲在灶前,用瓦片把灶膛的缝隙堵上,“而且灶台分了三层,能同时煎三副药,效率能快不少。”她抬头时,发梢沾了点灰尘,却丝毫不影响那双清亮的眼睛,像盛着山间的溪水。

李伯走到院心,看着学徒们各司其职:阿福在药房里核对药名,阿石帮着抬新到的药罐,诊室里,年长些的学徒正给一个老乡搭脉,问得仔细,记得认真。一切都有条不紊,像一幅早就画好的画,却比任何画都鲜活。他活了六十五年,从战乱年代逃到这片镇子,见过瘟疫肆虐时的尸横遍野,见过伤兵无药可医时的绝望哀嚎,何曾见过这样规整、这样有生气的医署?

“活了大半辈子,从没见过这样的医署。”李伯的声音带着不易察觉的哽咽,抬手抹了把眼角,竟摸出些湿意。

素问刚好走过来,听见这话,顺着他的目光看了一圈,忽然指着院角的空地笑了:“李伯,这医署还不算完呢。”那片空地约莫丈许见方,土已经翻过了,露出湿润的褐色泥土。“这里要种上薄荷和金银花。”她蹲下身,指尖戳了戳松软的泥土,“薄荷叶子揉碎了能驱蚊,夏天伤兵们住在这里也舒坦些;金银花能清热解毒,晒干了就能入药,省得再去山里采。”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