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古巴往事 > 第28章 Chapter 27

第28章 Chapter 27(2/2)

目录

真正伤神的烦恼来自于靶场训练后的第二天,当伊森拖着酸软的身体来到校园,暗骂昨晚缠着他搞“课外补习”的安东尼奥,他在林荫道下看到了一道熟悉的身影。

还是那样一副怪模怪样的打扮,乔伊站在棕榈树的阴影,穿着条花裤衩,露出两条精瘦细长的小腿,双手插在兜里,眯着眼睛注视马格纳礼堂。

“你说,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乔伊看向身边疑惑不已的伊森,含笑问。

“什么真的假的,你怎么在这里?”伊森不悦地问,乔伊的到来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中情局上层对他产生了不信任。他的语气很疑惑,但更多的是威胁。

“他们经常在这里搞集会,听说这里藏着很多马列主义书籍。”

“你怎么知道?”伊森脸色阴沉,“他们都是左翼分子,看那些书很正常。”

“但愿那些书是他们自己弄来的。”乔伊意味深长地笑,“不然,杜勒斯先生可要伤脑筋了。”

“我早说了这里没有苏联人,你这是在怀疑我?”

乔伊耸肩,“亲爱的伊森,没人不相信你,我只是不放心你,要是你在这里有个三长两短,我怎么过意得去,好了亲爱的,一起去上课吧,知道吗?我也是这里的学生了。”

“见鬼!”

伊森恨骂一句,大步流星地朝前走去。今天刚好是安德烈的课他才来的,没想到来了个真正的麻烦。他可不想让乔伊看出什么不对劲来。

乔伊可没打算轻易放过他,当伊森坐在老位置时,乔伊大大方方地就坐在了他的身边,蕾梅黛丝从他俩面前经过时,疑惑地看了一眼衔着玩味笑意的乔伊和一脸阴沉的伊森,她突然像是明白了什么,轻蔑地嗤笑一声。

“讨情债的。”她对安东尼奥说,“我一眼就能看出来。果然,伊森是个同性恋。”

安东尼奥狐疑地打量前方的乔伊,就看到乔伊伸出手抚摸伊森的大腿,滑来滑去,还在他根部逡巡,他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

“看不下去别看。”艾利希奥淡淡地说,“他有感情选择的权利,只但愿不要搅扰课堂秩序。”

安东尼奥撇了撇嘴,这时,安德烈提着手提包进来了。教室里顿时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将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教授当即就发现了伊森身边坐着的乔伊,含笑地朝他致意。

“看来今天课堂上来了位新同学。”安德烈从包里拿出书,笑着问:“上节课推荐大家去看索伦·克尔凯郭尔的著作,不知道同学们都读了吗?”

全教室只有艾利希奥目光炯炯地点头,天知道他是抽什么样的时间来读的,伊森翻了个白眼,克尔凯郭尔这个名字他都记不住。

“是丹麦的哲学家。”乔伊点头,“信仰的飞跃。”

“闭嘴,别扰乱课堂秩序。”伊森低声咬牙说,乔伊耸肩,嘲讽地轻笑。

安德烈目光在两人身上轻飘飘地扫过,继续说:“那么今天我就讲一讲克尔凯郭尔吧。”

“讲到这位有名的丹麦哲学家,我们就绕不开他最为重要的几个理论,首先,我们讲‘人的存在’。”

“对克尔凯郭尔来说,存在与思考密不可分,与黑格尔哲学中将‘实在’关注的焦点从具体个人转移到普遍概念不同的是,克尔凯郭尔更加注重个人。他把旁观者和行动者区分开来,认为只有行动者置身于‘存在’,当然,也可以说旁观者存在,但在克尔凯郭尔的哲学理念中,‘存在’这一术语严格来说并不属于惰性的或不活跃的事物。”

“举个例子,有两种车夫分别驾驶两辆马车,一种人手里拿着缰绳却在睡觉,另一种人则是完全清醒。在第一种情况中,马沿着熟悉的路走,不从睡觉的人那里接受任何指令;而在另一种情况中,清醒的人给马下达指令,是真正的驾驭者。当然,在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这两种人都存在,但克尔凯郭尔却认为,存在必须是指个体的这样一种性质,即他有意识地参与到行动中。”

“只有有意识的驾驭者才存在。”艾利希奥小声说。

安德烈含笑点头,“是的,同样,一个人只有参与到有意识的意志行动和选择中,才能说得上的存在。因此,虽然旁观者和行动者某种意义上都存在,但只有行动者才置身于存在。”

乔伊勾起唇角,在伊森耳边轻声说:“听到没,我要置身于存在,亲爱的,我可不想当一个旁观者。”

伊森冷冷地瞥了他一眼,没有回答。

安德烈看了他们一眼,开始论述克尔凯郭尔的“人生三阶段”理论。

“第一阶段,为‘美学阶段’。在这一阶段,人类根据本能的冲动和情感行事,尽管并不完全是感性的,但大体上受感官支配,对道德标准一无所知,没有明确的宗教信仰。主要动机就是获得更多的感官享受,比如食欲,性欲等。在这一阶段,我们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地去选择做一个感情的人,但尽管我们能够达到某种存在,却是一种较为低劣的存在。我们的生命应该包含更多有品质的东西。”

“第二阶段,为‘伦理阶段’。美学的人没有普遍标准,只有他自己的趣味,但伦理的人不同,他认识到并且接受理性所指定的行为准则。在这一阶段,道德准则赋予我们生命以形式和一致性这些要素。在这里,克尔凯郭尔以各自对性行为的态度举例。比如说,只要有性吸引,美学的人就听其本能冲动的摆布,而伦理的人则接受婚姻的责任,把它视为一种理性的表达。例如唐璜就是美学人物的代表,而苏格拉底,则是伦理之人的范例。”

“第三阶段,为‘宗教阶段’。当我们达到这一阶段时,信仰与理性的差别尤为显著。美学进阶到伦理,需要一定的选择和承担,但从伦理到宗教阶段就大为不同。这里就要提出一个概念——‘信仰之跃’。简而言之,我们不能以任何客观的方式来认识和揭示上帝,任何以科学的方式来证明上帝存在或是不存在的行为都是可笑的。在这里我们要战胜自己的理性,走到信仰的悬崖边,纵身一跃,达到自我的超脱。信仰永远高于理性。”

安德烈双手撑住讲台,缓缓前倾,他注视眼前这群年轻人们,问道:“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你们现在是处于哪个阶段吗?”

所有人陷入了沉思,就连坐得最前的那位。教授瞥见,他的男孩儿脸红了。

--------------------

PS: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年—1855年),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单单是客观存在,更重要是从个人的“存在”出发,把个人的存在和客观存在联系起来,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我很喜欢的哲学家,不好意思夹带了点私货,呜呜写着上头了,大家看不下去直接跳过,看得下去就当听教授讲课了。)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