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幻次元 > 为何要忍,我是周卫国 > 第367章 域主诞生

第367章 域主诞生(1/2)

目录

周卫国睁开双眼的刹那,整个新界仿佛被无形的大手按下了暂停键。山间灵兽的嘶吼卡在喉咙,林间清风凝固在半空,连地底奔涌的灵脉都放缓了震颤——并非源自碾压性的威压,而是一种更本源的“掌控”,仿佛他的眼眸便是万物运行的中枢,目光所及之处,连时间的流速都随之改变。

下一秒,“嗡——”

一股无法用“灵力”或“法则”定义的力量自他体内爆发,如同沉睡亿万年的混沌初开。这股力量扩散的瞬间,三界之间的壁垒竟泛起琉璃般的涟漪,原本早已与新界土壤融为一体的地球与仙灵大陆,此刻竟如同拥有了生命般,缓缓从新界地脉中升起。大地深处传来沉闷的轰鸣,如同远古巨兽苏醒,两道巨大的陆地剪影悬浮于高空,一面是蓝色海洋包裹的地球,一面是仙山云海缭绕的仙灵大陆,在周卫国的域力牵引下,开始缓缓旋转。

地球的景象已不复昔日的工业痕迹:曾经的钢铁都市被层层灵植覆盖,摩天大楼的顶端生出翠绿的藤蔓,废弃工厂的遗址化作灵植培育园,蓝色海洋在灵能滋养下愈发澄澈,甚至能看到深海中修行的水族生灵穿梭;而仙灵大陆的仙山更显巍峨,云雾中凝结出肉眼可见的灵气光带,古老的仙府悬浮于云端,与地球的科技穹顶遥遥相对。两者并非简单的并列,而是以周卫国脚下的新界为核心,开始进行“肌理级”的融合——地球的科技能量管道与仙灵大陆的灵脉节点精准对接,人类的量子通讯塔与仙家的传讯阵产生共鸣,连空气中的元素粒子都在重新排列,形成一种科技与仙法共存的全新能量场。

“这……竟是天地重铸之象?”须菩提祖师手持拂尘的手指微微一颤,雪白的胡须无风自动。作为修行亿万年的圣人,他能清晰感知到,地球与仙灵大陆的每一条灵脉,都在与新界地脉编织成一张更庞大的能量网络,网络的每一个节点都流淌着周卫国独有的“守护道韵”——那是融合了人类文明的坚韧、仙家传承的浩瀚、新界生灵的纯粹,最终凝聚成的“生之法则”。

鸿钧道祖的目光则穿透云层,落在了远处的魔域残迹。那里的暗紫色土地仍在抗拒,残存的魔气化作狰狞的魔影,张牙舞爪地试图挣脱这股融合之力。这些魔气源自魔域破灭时的怨念,本是无主的狂暴能量,此刻却如同遇到克星般,在周卫国散发出的域力中剧烈颤抖。周卫国的域力没有强行镇压,而是化作无数道柔和的光丝,如同春雨润田般包裹住魔域,将那些扭曲的魔气一点点抚平、净化。暗紫色的土地渐渐褪去暗沉,露出下方肥沃的棕黑色土壤,甚至有嫩绿的草芽从土壤中钻出,主动朝着融合后的新界核心靠近,与地球的森林、仙灵大陆的草原完美衔接,再无半分魔域的阴霾。

此刻,一个崭新的超级世界雏形已然显现:地球的科技造物与仙灵大陆的仙家建筑交错矗立,新界的原始森林与魔域的平原连成一片,四种截然不同的文明底蕴——科技的精密、仙法的玄妙、生机的蓬勃、底蕴的厚重,在周卫国的域力牵引下,交织成一个圆融无碍的整体。灵脉贯通之处,能量自由流动;法则共鸣之间,不同种族的生灵皆能感知到彼此的善意,再也没有“界域”的隔阂。

就在此时,周卫国的额头突然浮现出一个古朴的“域”字。那字并非实体镌刻,而是由金色与绿色的流光交织而成,笔画间仿佛蕴含着万千世界的生灭轨迹——能看到星辰的诞生与陨落,能看到文明的兴起与传承,能看到生灵的悲欢与成长。“域”字在他额头悬浮片刻,便如同水滴融入大海般,缓缓沉入他的眉心,只留下一道淡淡的金色印记,与他元神内那颗早已成型的“守护道种”遥相呼应。道种震颤的瞬间,万域之内的所有生灵,都莫名生出一种“安心”的感觉,仿佛找到了最终的归宿。

“域主……”须菩提祖师低声念出这两个字,语气中既有震撼,也有几分释然。他与鸿钧修行亿万年,早已触摸到圣人境界的天花板,却始终未能迈出那最后一步。直到今日他才明白,“域主”并非单纯的力量境界提升,而是对一片完整天地的“绝对承载”——既要能掌控法则,制定秩序,更要能包容万物,守护众生。这是一种“无我”的境界,将自身与天地融为一体,却又能保持独立的意志,远比“以身合道”更进一层。

鸿钧道祖望着周卫国眉心消失的“域”字,那张始终模糊的面容上,第一次露出了清晰的情绪波动。他曾为了守护三界,选择以身合道,成为法则的一部分,以为这便是修行的终点。可今日看到周卫国,他才恍然——合道只是“融入现有法则”,而域主,却是“创造并承载全新法则”。前者是顺应天地,后者是引领天地。这一步之差,便是天壤之别。

“江山代有才人出啊。”鸿钧道祖轻叹一声,声音里带着一丝落寞,却更多的是释然。他们这一辈的圣人,终究是被后浪超越了,而这种超越,并非竞争,而是对“守护”之道的全新诠释,是三界真正的幸事。

周卫国缓缓抬手,掌心向上,那个刚刚融合完成的超级世界,竟化作一个巴掌大小的虚影,悬浮在他的掌心。虚影中,地球的科技都市、仙灵大陆的仙山云海、新界的原始森林、魔域的肥沃平原清晰可见,甚至能看到生灵们劳作、修行的身影。他能感受到每一寸土地的脉动,每一条河流的流动,每一个生灵的心跳——这种掌控并非强制的支配,而是如同母亲感知胎儿般的自然与亲切,是“我即天地,天地即我”的境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