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穿越东晋,山河共挽 > 第632章 大开眼界

第632章 大开眼界(2/2)

目录

众人只感到自己见识浅薄,竟没有发现,有些惭愧。

王徽之又道:“你们不要拘谨,都学着叫几声,就能体会到了。”

使臣们一脸尴尬,这琴棋书画之类,他们好歹知道点皮毛,音律一道,也曾涉猎,可这学驴叫,实在大大超出了他们的认知。

但王徽之一脸期待地看着,众人也不好推却,于是扭扭捏捏地都学了几声。

王徽之听罢,长叹一声,“你们要学的东西还很多啊。”

众人都低下头,为自己发出的奇怪叫声感到羞愧。

一个小插曲过后,有人报信,说贵客就要到了。

王徽之站起身,伸了个懒腰,问道:“你们是随我同去接人,还是在这里等着?”

众人自然是要求同去,来到天朝上国,自然想多看看,多学学,归国后都是晋升的资本。

于是一行人再次坐上车,往院门方向而去。

远远地,众人便听到一阵铃声与唱和之声。

王徽之命车夫停下,但没有下车,坐在车中欣赏。

外邦使臣听不太懂,只觉得声音悲凉,令人有潸然泪下之意。

贵客的车驾慢慢靠近了,但见一人坐在车夫的位置上,手中摇动着大铃,他唱一句,两侧的随从和一句。

一直走到跟前,铃声和歌声才慢慢停止。

王徽之跳下牛车,笑道:“桥孙你唱这挽歌,比起子野还是逊色不少。”

来人袁崧,字桥孙,陈郡袁氏,至于王徽之嘴里的子野,自然是唱挽歌天下一绝的桓伊。

外邦使臣这才知道方才唱的居然是挽歌,但见主客的模样,又不像是有人过世的样子,不由得心生疑窦。

众人正不解时,又有一位客人笑道:“殿下说得是,我认为唱得还不够苦,可桥孙说没挽歌伴奏,他都不想出门,这才勉强听听。”

王徽之大笑道:“处度此言,深得我意。”

张湛,字处度,高平张氏,其祖父是以放达不羁而闻名的兖州四伯之一,张嶷,南渡后的第一代名士。

三人互相行过礼,打趣了几句。

张湛指着王徽之身后的那些使臣,问道:“这些是什么人?”

王徽之介绍道:“他们是来自新罗和百济国的使者,我不是接了鸿胪寺卿的差事吗,在太子大婚之前,我得负责招待他们。”

两人听罢,不再多问,一行人重新上车,回到竹林。

王徽之喜欢竹子,号称“何可一日无此君”,但张湛却另有喜好,叹道:“我若是来书院,殿下可得在我屋前留一块地种松柏。”

松柏常用于丧葬,挽歌亦是,所以时下大家戏称这两人是“湛屋下陈尸,崧道上行殡”,也就是张湛在屋前停尸,袁崧在道上出殡。

三人有说有笑,两国的使臣在一阵不理解之后,突然激动起来。

这就是名士风范啊,果然不同凡响。

众人只恨自己虚度了多少年的光阴,这会才领略到人生的真谛,那便是任性而动,无拘无束。

王徽之请这两人过来,便是邀请他们加入自己的书院,如今入仕需要参加考核,这些人本就无心仕途,这下更不乐意了,所以双方一拍即合。

这也是王凝之让自家老五开设艺术学院的目的之一,这帮人有出身,有才华,可别来祸害百姓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去吧。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