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都市重生 > 推背镇守使 > 第172章 去通传一声

第172章 去通传一声(2/2)

目录

立刻有士兵上前,将地上的兵器收走。然后,那队士兵前后“护送”着李炫等人,向着城内走去。

穿过城门内的广场,可以看到两侧是依山而建的营房、仓库和工事。许多守军士兵站在营房门口或工事后面,默默地看着他们这一行人。目光复杂,有好奇,有同情,有敬畏(主要针对李炫),也有一丝不易察觉的冷漠。

李炫一边走,一边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城内的布局和守军的状态。他发现,城内的守军数量确实不算太多,而且士气似乎并不高昂,许多士兵脸上带着疲惫和麻木。这与石堡城作为前线重镇的地位似乎有些不符。

更重要的是,他的灵觉始终锁定着那股隐晦的冰冷波动。他能感觉到,那股波动就在这座城堡的某处,如同隐藏在暗处的毒蛇,静静地注视着他们。

“看来,这石堡城里的水,比想象中还要深啊…”李炫心中暗道,眼神愈发深邃。

他们被带到了一处位于城堡内侧、相对独立的院落前。院子不大,有几间空置的营房,看起来像是临时安置外来人员的地方。

“你们暂且在此休息,没有命令,不得随意走动!”那冷面旅帅丢下一句硬邦邦的话,便带着大部分士兵离开了,只留下四名士兵守在院门口,显然是将他们软禁了起来。

走进简陋的营房,关上门,隔绝了外面的视线,陈旅帅终于忍不住一拳砸在土墙上,低吼道:“岂有此理!真是岂有此理!老子打了半辈子仗,还没受过这等窝囊气!”

张仁愿靠在炕沿,脸色因失血和愤怒而更加苍白,咬牙道:“这石堡城的守备…定然有问题!”

冯御史叹了口气,忧心忡忡:“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今兵器被缴,又被软禁在此…接下来,恐怕…”

所有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到李炫身上,如今,他是众人唯一的希望。

李炫走到窗边,透过缝隙看着外面把守的士兵,语气依旧平静:“不必惊慌。他们收缴兵器,软禁我们,恰恰说明他们心虚,有所图谋,或者…有所顾忌。”

“顾忌?他们顾忌什么?”王栓忍不住问道。

李炫回过头,看向众人,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弧度:“或许,是顾忌我吧。”

众人一愣,随即恍然。是啊,李炫在城外展现出的非人手段,足以让任何心怀鬼胎之人寝食难安。他们之所以不敢直接用强,恐怕正是投鼠忌器。

“那…那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陈旅帅问道。

“等。”李炫言简意赅,“他们会来找我们的。在这之前,抓紧时间休息,处理伤势。尤其是张校尉,你的伤不能再拖了。”

他走到张仁愿身边,检查了一下他的伤口,又渡过去一丝微弱的灵力稳住情况。“冯大人,您那份‘铁证’,还有张校尉的军情,务必收好,关键时刻,或可扭转局面。”

冯御史和张仁愿都郑重地点了点头。

李炫则走到房间角落,盘膝坐下,闭目调息。看似是在恢复消耗,实则他的灵觉早已如同无形的水波,悄无声息地蔓延开来,开始仔细探查这座石堡城的每一个角落,寻找着那股冰冷波动的源头,以及…可能存在的其他线索。

这场进入石堡城后的无声较量,才刚刚开始。而李炫,已然张开了他的网。

李炫走到张仁愿身边,检查了一下他肋下那道深可见骨的伤口,又看了看其他几名伤势较重的唐军士兵,眉头微蹙。这些伤口若再不妥善处理,恐有性命之忧,单靠他渡入的微弱灵力和有限的草药,已难以为继。

他起身,走到房门口,对着外面把守的士兵平静地说道:“去通传一声,这里有多名重伤员,需要医官救治。”

那守门的士兵显然早已得到吩咐,面对李炫,不敢如对陈旅帅等人那般倨傲,但依旧板着脸,生硬地回答:“上官有令,尔等需在此等候查验,不得随意出入。医官之事,需待守备大人示下。”

李炫眼神微冷,但语气依旧平稳:“查验身份,与救治伤员并无冲突。难道守备大人要眼睁睁看着为国血战的将士,因得不到医治而死在城中吗?此事若传扬出去,恐怕对守备大人的官声,也非好事。”

他话语中隐含的压力,让那守门士兵脸色变了变,犹豫了一下,低声道:“…小的只能去禀报旅帅,不敢擅专。”

“可。”李炫点了点头,不再多言。他知道,在这种体制下,跟底层士兵纠缠无用,必须找到能做主的人。

那士兵匆匆离去。约莫过了一炷香的功夫,那名冷面旅帅去而复返,身后跟着一名背着药箱、年约五旬、神色有些惶恐的老医官。

冷面旅帅站在院门口,并未进来,只是冷冷地扫了一眼屋内众人,对那老医官道:“进去看看,处理伤口。动作快些!”语气中带着明显的不耐烦。

老医官唯唯诺诺地应了声,小心翼翼地走进营房。他看到满屋伤兵,尤其是张仁愿那恐怖的伤口,不禁倒吸一口凉气,连忙打开药箱,开始忙碌起来。

李炫站在一旁,默默看着老医官处理伤口。手法还算熟练,用的也是军中常见的金疮药和止血散,虽然算不上多好,但至少能控制住伤势恶化。他暗中点头,只要能得到基本医治,张仁愿等人性命应是无虞。

就在这时,一直强撑着的陈旅帅摸了摸咕咕叫的肚子,又看了看外面天色,忍不住冲着院门口嚷道:“喂!那个旅帅!弟兄们厮杀半日,又累又饿!查验归查验,饭总得给一口吧?难不成还要我们饿着肚子等?!”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