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女生言情 > 大明1810 > 第251章 东西方的相同事件

第251章 东西方的相同事件(1/2)

目录

在《维拉弗兰卡和约》签订后,撒丁王国首相加富尔在报纸上怒批法国单独和奥地利媾和,随后愤然辞职,这一事件绝非简单的政治情绪宣泄,而是深刻反映了意大利统一进程中民族主义理想与现实外交妥协的激烈碰撞

从加富尔视角来看,尽管《维拉弗兰卡和约》规定伦巴第地区最终将转交撒丁王国,但法国作为主导谈判方,未与撒丁王国充分协商便与奥地利达成协议,使撒丁王国在关键利益分配中处于被动地位

加富尔深知伦巴第是意大利统一的核心战略资产,法国却以调停者姿态介入,甚至试图通过中意大利邦国复辟(如哈布斯堡家族恢复对托斯卡纳、帕尔马等地的统治)来平衡各方利益,这无疑削弱了撒丁王国推动全面统一的主动权

撒丁王国与法国结盟的初衷是通过军事合作驱逐奥地利势力,为意大利统一扫清障碍

然而,《维拉弗兰卡和约》中法国对中意大利邦国君主复辟的支持(如利奥波德二世重返托斯卡纳、玛丽·路易丝接管帕尔马),本质上是对意大利民族独立运动的妥协,与撒丁王国彻底摆脱外国统治、实现国家统一的民族主义目标背道而驰

加富尔作为撒丁王国改革派领袖,始终将民族统一置于优先地位,对法国的绥靖式和谈自然难以接受

(欧洲一整个就是在绥靖中度过的,二战的对纳粹德国的绥靖政策造就了一场席卷全世界的世界大战,绥靖这两个字在欧洲是什么远古圣经吗?查的资料里,不是这个国家对那个国家绥靖,就是那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绥靖,太绥靖了属于是)

加富尔的辞职不仅是个人政治立场的表达,更向国内外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撒丁王国不会无条件接受任何损害民族统一进程的协议

这一事件也为后续《苏黎世和约》的签订埋下了伏笔,法国意识到需要进一步明确条款以安抚撒丁王国,而撒丁王国则通过更换领导人调整策略的方式,为战争结束后的统一进程争取更有利条件

随后在1859年11月10号奥地利、法国与撒丁王国在瑞士苏黎世签署《苏黎世和约》,正式确认了《维拉弗兰卡和约》的主要条款,并明确了萨伏伊与尼斯归法国所有,《苏黎世和约》的签订标志着1859年奥意法战争的正式结束,也为意大利统一运动进入新阶段(如加里波第领导的西西里远征)铺平了道

根据和约,撒丁王国将祖地萨伏伊和尼斯割让给法国,这一条款虽在《维拉弗兰卡和约》谈判中已有所暗示,但《苏黎世和约》的正式确认使其成为不可逆转的法律事实

从法国角度看,这是其出兵干涉意大利战争的核心回报,通过支持撒丁王国对抗奥地利,法国不仅巩固了在欧洲大陆的影响力,还获得了梦寐以求的地中海战略要地,尼斯靠近法国南部边境,萨伏伊则是连接阿尔卑斯山南北的关键通道

和约明确规定伦巴第地区归撒丁王国所有,结束了奥地利对该地区的百年统治

伦巴第作为意大利半岛最富庶的工业区(占意大利税收的40%以上的含金量),其并入撒丁王国不仅为后者提供了巨额财政收入,更打通了连接北意大利与中意大利的战略走廊,为后续统一南意大利奠定了经济与地理基础

意大利半岛统一战争随着《苏黎世条约》的签订进入了一段相对平缓的阶段,撒丁王国在获得伦巴第后在财政压力上得到了极大的缓解,伦巴第的税收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将成为撒丁王国的主要税收来源

撒丁军击败奥地利重新夺取伦巴第的军事行动让意大利半岛上大部分百姓都偏向了统一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运动,两西西里,巴勒莫等公国所承受的民意压力巨大,当地民众通过报纸、集会等方式呼吁与北意大利统一,要求摆脱波旁王朝的腐朽统治(两西西里王国以专制腐败闻名,税收沉重且社会矛盾尖锐),但他们不可能轻易放弃现在手上的权力

和约延续了《维拉弗兰卡和约》中关于中意大利邦国(托斯卡纳、帕尔马、摩德纳等)的安排,规定这些地区的君主通过和平方式恢复统治(如哈布斯堡家族的利奥波德二世重返托斯卡纳、拿破仑的妻子玛丽·路易丝接管帕尔马),这一条款表面上是法国与奥地利对欧洲秩序稳定的维护,实则是对意大利民族独立运动的妥协

中意大利等邦国复辟也成为北意大利撒丁王国和南意大利两西西里王国,巴勒莫公国之间的缓冲带,南意大利的民族独立运动被暂时隔绝于南方

但这些对撒丁王国来说也不全是坏处,撒丁王国击败奥地利、收复伦巴第的军事胜利,极大地振奋了意大利民众的民族自信心

伦巴第民众对撒丁王国的接纳,许多伦巴第知识分子和商人主动支持统一,进一步在意大利半岛百姓的心中强化了撒丁王国是意大利统一核心的共识,为后续整合中意大利与南意大利奠定了民意基础

就在欧洲大陆风起云涌暂时告一段落时,此时的亚洲的日本同样不太平

自从1853年美国海军准将佩里率黑船舰队强行叩关江户湾,要求日本开国通商

这一事件彻底打破了日本延续两百余年的锁国政策(德川幕府自1639年起禁止外国人进入除长崎出岛外的日本领土)

1854年,日本被迫与美国签订《神奈川条约》,开放下田、箱馆(函馆)两港,随后,英国、俄国、荷兰、法国分别在1854、1855、1856、1858年逼迫日本先后签署

《日英和亲条约》、《日俄亲善条约》、《日俄和亲条约》、《日法和亲条约》,这些条约的签署让列强在日本拿到了治外法权,例如领事裁判权,关税协定权等特权

这些条约不仅严重损害了日本的经济主权,关税自主权丧失导致外国廉价商品倾销,传统手工业崩溃,更动摇了幕府的统治合法性

民众认为幕府软弱无能,无法保护国家,而武士阶层则愤怒于外国人在日本土地上横行霸道,幕府却只会妥协

种种因素汇聚,日本在1859年爆发了尊王攘夷运动

尊王攘夷运动的主要目标是恢复从镰仓幕府时代起就被架空沦为吉祥物的日本天皇的地位

同时攘夷就是针对在日外国外国人和要求废除不平等条约,驱逐外国势力,争取日本独立

早期,尊王攘夷派以中下级武士为核心以长州藩的吉田松阴、高杉晋作,萨摩藩的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等人为代表,通过暗杀外国人、袭击幕府官员等方式表达激进主张

1860年,幕府大老井伊直弼(主张开国妥协)在江户樱田门外被水户藩浪人刺杀,标志着暴力冲突的升级

1863年后,随着列强要求日本进一步开放港口并镇压攘夷运动(如英法舰队炮击下关),部分倒幕派意识到仅靠攘夷无法救国,转而寻求与西方合作(如萨摩藩通过英国购买军舰),同时联合西南强藩的萨摩、长州、土佐、肥前四个地方藩镇组建军事同盟,准备以武力推翻幕府

这也是尊王攘夷运动从以日本天皇为口号要求德川幕府强硬对外到德川幕府的软弱态度以及列强的持续侵略转变为激进的倒幕运动的开端

现在的日本就两个选择,要么通过倒幕运动建立以天皇为国家元首,首相辅佐执政的议会制中央集权制国家,要么继续沉沦于腐朽幕府统治彻底沦为列强的殖民地

时间进入1860年4月,此时幕府大老井伊直弼被刺杀事件已经过去一个月,日本的尊王攘夷运动愈发愈演愈烈,尊王攘夷派人员通过不断刺杀在日外国人以表达自己的不满

此时的堀田正睦面对国内愈演愈烈的刺杀在日外国人行动也是十分头疼,同样跟他一样头疼的还有现任幕府将军德川家茂

“将军,现在尊王攘夷派的行动越发激进了,今天又发生了两起刺杀外国商人的事情”

堀田正睦拿着两份送来的文书说道

“这些蠢货,真是要逼的他们炮轰江户城才甘心吗?”

德川家茂猛的一拳锤在面前的矮桌上整得上面的杯子直接翻倒,滚烫的茶水洒在榻榻米上

年轻气盛的德川家茂此时才17岁,但他深知现在幕府统治已经走到了悬崖边缘,若是不做点什么幕府时代就要落下了

“而且他们还要求恢复天皇的权利,要我们还政”

堀田正睦说道

“现在还政无异于我们把头伸出去让他们砍”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