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局(一)(2/2)
********************
次日,袁夫人从老太太处回来,提芳过来请安。
因着那事儿,两人已久未打照面,今日一见,提芳脸色明显的好看许多。
“你不照顾孩子,来我这里干什么?”袁夫人对她是恨之入骨,若不为着儿子孙子,岂能容忍她到如今。
提芳好似未看见婆婆的怨恨,只说道:“一来给母亲请安,二来有事禀告母亲,昨儿太医来府,儿媳如今有了一个月的身子……”言下之意是,望两人看在这份上,前事不提,化干戈为玉帛
“你说的可是真的?”袁夫人掩不住的喜悦。
提芳笑道:“儿媳不敢隐瞒,先时怀茗哥儿时吐得厉害,这会儿我身子不过是有些犯懒,以为是生了病,所以也就没有在意,这般半个月,只得请了太医来看,才知有了身孕。”
袁夫人便即唤她坐下,令赵嬷嬷出门唤了个小厮持谢逸名帖招了太医前来,重新诊脉后,确实有了一个多月的身孕,忙来老太太处把此事相告。
老太太让迎春从库房里挑了不少好东西给提芳送去,又想起谢逸的细娘娘,知最近几日就将生产,于是亲自过来探望。
细姨娘之妹婉仪急迎出来,引众人进去。
细姨娘正躺在床上,见了老太太,慌忙挣扎起来。
“快别起来,小心孩子。”袁夫人忙上前按住她,笑道:“老太太今日高兴,非要过来瞧你,你今日身子可好?”
细姨娘受宠若惊,忙笑回:“身子倒好得很,只偶尔阵痛……”
老太太被吴嬷嬷扶了坐下,才笑叹:“这是孩子要出来了,你可别慌,产婆们整日都守着你的,女人生孩子,可都是受罪。”
*******************
赵贵从家里出来,刚到铺子,便见一个中年文士模样的人走进来,气度不凡,赵贵心知是条大鱼,便热情招呼起来,问道:“客人贵姓?瞧着陌生得很?听您说话的口音好似不是本地人?”
那中年文士道:“掌柜好眼力,某姓胡,江南人氏,来京办事,闻贵店私藏颇丰,便来一观,不知贵店可卖名人字画?”一面扫着墙上的字画,神情颇有些鄙夷。
赵贵心里很是不高心:“不是本人吹嘘,鄙店虽庙小,但若胡老爷真心想买,甭管谁的,我都能给你弄来,但这银子必定就得擡两成了……不知胡老爷想买谁的画?”
胡老爷叹道:“我父亲寿诞将至,他最喜董源,毕生醉心收集董公之遗作……京城乃天下之首,各路名士、商人云集,许有董公之作遗落也未可知,不知掌柜能否探听得此画下落,若能买到,银子绝对不是问题……”
赵贵听了,皱眉暗忖:这董源的话可是绝品,任谁收藏了此画,若不出什么变故,可是很不容易拿出来卖的。正想间,却听胡老爷说道:“若掌柜能替我寻得,必定重金酬谢。”
赵贵忙道:“也罢,我替你寻一寻就是,只是若真找着了此画,你却走了该如何是好呢?”
胡老爷笑了笑,说道:“掌柜放心,我就住在对面的客店里,半月后才会启程回乡。”
赵贵嗤笑,你若是偷偷走了,我去哪里找人。只听胡老爷又说道:“正好我手里有一幅李营生的《茂林图》,打算拿来变价,不知掌柜店里要不要,若不要,便替我放着寄卖也好。”
那李营生是五代时期的人,擅山水,好用淡墨,所以有“惜墨如金”之称,所留之遗作很少,若此乃真是真迹,赵贵自是来者不拒。那胡老爷见他答应,便看了一会儿画就告辞走了。赵贵等了半日,也不见他回来,暗自咒骂自己遇到了一个骗子,正欲出门,却见胡老爷携了画来,赵贵忙笑着迎进内室细谈。
那胡老爷吃了两口茶,便把画小心翼翼的打开,铺在桌上。赵贵俯身相看,见整幅山水气势恢宏,近处的小桥轻舟、车水马龙、远处的巍峨高山、三千瀑布,更有楼台塔寺隐于林中……确实一幅精品!
因此幅画没有款识,历来的收藏者只能根据别人的提拔来分辨真伪,赵贵虽是半个行家,但对于辨别这样的墨宝,还是差了火候,于是忙出门招了几个名士来看,皆断之真迹。
那胡老爷开了三万的卖价,赵贵纵使心里有谱,也吓了一跳,但还是把画挂了上去,不少人进来,都表示出极大的兴趣,但一问那价格,皆不敢再瞧。
作者有话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