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四章 主战?主和?还是主缓(2/2)
“并命营州都督张俭,于辽东厉兵秣马,加强巡边,震慑高句丽!”
“朕要让他们看清楚,大唐的刀锋,利不利!\"
这是军事上的最强威慑,海陆并举。
\"陛下圣明!\"
群臣齐声山呼。
这个决定,既展现了天朝不容侵犯的威严,又保留了回旋余地,且做好了随时开战的准备,可谓恩威并施,老辣至极。
李承乾心中稍定,父皇的决定,基本符合了赵牧事先的预判。
而且,他知道赵牧那边.....肯定还有后手!
因为他这个太子,整日一得空就跑去天上人间与赵兄一起勾栏听曲儿,自然也非常清楚赵牧那睚眦必报的性格,和对高句丽还又倭国的厌恶......
退朝后,李承乾径直来到龙首原山庄。
\"先生,父皇已下旨申饬,并命水师演武,陆上整军威慑。\"
李承乾将朝堂上各方势力的争论详细说与赵牧听,特别是户部与世家代表的反对意见。
赵牧正在修剪一盆兰草,闻言头也未抬,只是淡淡一笑:\"陛下圣心独运,如此处置,最为妥当。”
“既全了天朝体面,也留了余地,更展了肌肉。”
“至于那些反对之声......无非是利益二字。”
“断了他们的财路,自然要叫唤。\"
\"可是赵兄,若高句丽和倭国虚与委蛇,拖延不办,或是阳奉阴违,又当如何?\"李承乾还是有些担忧,\"总不能一直靠水师演武耗着,国库和那些世家,恐怕会持续施压。\"
\"所以,光靠朝廷还不够。\"赵牧放下剪刀,拿起布巾擦了擦手。
\"殿下可还记得,我之前提过,要让海商们自己能立起来?\"
\"赵兄是说......\"李承乾眼睛一亮:\"趁着这次大胜的势头,和朝廷问罪的东风.....\"
太子的话还没说罢,赵牧却又点拨道:\"殿下或可推动一项条陈,奏请朝廷明确鼓励民间海船武装自卫,并许立盟约,共保海疆。”
“凡有能力,有信誉之海商,经官府核准,可配备相应武装,以抗海盗。”
“并可自发组建商盟,协调航线,共享警讯,互助联防。”
“凡抗击海盗有功者,无论击退,擒获或是提供关键线索,朝廷皆予以重赏,甚至可授予散官勋爵。”
“如此,既能为牧云商会和其他大海商的护卫正名,也能将整个东南海商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千帆竞渡,共御外侮的局面。”
“而且这样以来朝廷省心省力,海疆却能长治久安。”
“那些反对的世家,若想继续在海贸中分一杯羹,也只能加入这个体系,届时便不再是阻力,而是助力了。\"
“最关键的是......此举,能进一步将我大唐的影响力,扩散到整个海域....”
“哪怕最终这些海商当中,会有大成就者....”
“也是他们将我大唐的力量,伸展到域外,而不可能为祸国内......”
李承乾听得心潮澎湃,这等于是在官方层面,为赵牧的\"民间\"力量提供了合法性和政策支持,将海上防卫的一部分责任和权力,下放给了有能力的商贾团体,并将其纳入可控的框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