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章 朝堂上的风波(2/2)
但真正的风云,此刻才刚刚在朝堂与暗处汇聚。
赵牧清楚接下来......才是考验真正开始的时候。
翌日,紫宸殿中。
清晨的阳光透过高大的殿门,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文武百官分列两侧,肃穆无声,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山雨欲来前的凝重。
太子李承乾手持玉笏,稳步出列,面向御座上的李世民,深深一揖。
他今日穿着一身庄重的朝服,眉宇间少了几分平日的温和,多了几分属于储君的锐气与沉毅。
\"父皇,儿臣有本奏。\"太子的声音清朗,回荡在寂静的大殿中,\"近日,我大唐牧云商会船队于东海遭悍匪袭击,货船被劫,船员被掳,幸赖商会护卫奋勇作战,朝廷水师声威远播,终将匪徒剿灭,救回同胞,缴获敌船若干。\"
略微停顿,太子转身,目光扫过殿中神色各异的群臣,才继续道:\"然,经儿臣详查,此番海上劫掠,并非寻常海寇所为。”
“其幕后主使,乃是高句丽权臣泉盖苏文,及其勾结的倭国九州岛津氏!\"
此言一出,殿内顿时响起一阵压抑的惊呼和窃窃私语。
高句丽与倭国,虽是藩属,但其桀骜不驯,朝野皆知!
可如此公然指使海盗劫掠天朝商船,性质极为恶劣。
太子李承乾却不待议论扩大,便提高了音量,将夜枭整理好的证据一一陈述!
被捕海盗头目的供词,明确指出高句丽将领金哲与倭国岛津氏的联系。
还有缴获的密信原件与译文,上面清晰地记录了双方勾结的细节与目标。
另外更是有那块作为信物的高句丽武将玉牌......
这还真是人证,物证,书证俱全!
而且环环相扣,逻辑严密,形成了一条无可辩驳的证据链!
\"高句丽泉盖苏文,倭国岛津氏,狼子野心,罔顾君恩,竟敢指使匪类,袭我商旅,坏我海疆,视我大唐天威如无物!”
“此风若长,国将不国!\"
李承乾的声音带着压抑的怒火,最终躬身道:\"儿臣恳请父皇,下旨严词申饬高句丽与倭国,责令其交出主谋泉盖苏文,金哲及岛津氏首脑,赔偿我大唐商民一切损失,并保证永不再犯!”
“若其,敢抗命不遵!”
“那儿臣请父皇......兴天兵,伐不臣!\"
\"太子殿下所言甚是!\"太子话音刚落,那近日归朝的英国公李绩率先出列,声若洪钟,\"高句丽向来反复,倭国僻处海岛,不知礼数。今既敢犯我海疆,若不加严惩,何以震慑四夷?”
“臣以为,当立刻整饬兵马,跨海东征,犁庭扫穴,以绝后患!\"
这老家伙原本一直都很低调,可近年来追随太子殿下的新政,先后灭了两国,已经把心中那本有些凉却的热血,给重新烧的滚烫了!
见这位大唐军神都发话了,他身后数名勋贵武将纷纷附和,主战之声一时高涨。
尤其是程咬金,那叫一个上蹿下跳,一副恨不得三板斧灭了高句丽的架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