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路遥车马慢 > 126

126(2/2)

目录

路昭脑子里急急转着,想着如何能说服他。

“廖组长,我是首都下来锻炼的干部,在这里待了两年了。”路昭说,“我的领导、朋友,都劝我回首都,说我待在一个没法做工作的地方,是虚度光阴。”

“我可以说走就走,因为我不在这里土生土长,我也不需要在这里讨生活。”

“但是生在这里的老百姓,却没法逃。”他认真地看着廖组长,“我知道这里的风气不好,可总得有人拔除这个风气,总得有人来做第一个吧?”

廖组长笑了笑:“小路,我很佩服你。”

他喝了一口茶:“但是,州里做这么大的工程,是要推动经济发展的,投进去的这些钱,是要有水花的。”

他把茶杯放下,看向路昭:“如果你是我,一个好做工作的县,和一个不好做工作的县,你会选哪一个?”

他摊了摊手:“两边都是老百姓,没有谁轻谁重,我为何不选一个好做工作的县?”

路昭立刻转换思路:“可是,从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上来说,西南片区没有比左安县更合适的。如果要去别的县城投资,得多花多少钱?”

廖组长又顿住了。

路昭眼睛转了转,说:“廖组长,您就如实向州里汇报,咱们等州里的决定。”

廖组长只能应下。

路昭把考察组送走,又赶紧坐火车去州里,一一拜访领导。

要放在以前,他根本没有这样的勇气,连认都不认识人家,就敲门进人家的办公室,坐下来就开始自我介绍、开始滔滔不绝。

可他现在什么都不怕了,不怕丢人,不怕被人笑。

他也不管别人会怎么看他、怎么在背后议论他,他只要自己的目的达到。

他觉得,自己越来越像老李了。

不过,他比老李幸运,在他的百般努力下,第一批工厂选址出来,左安县赫然在列。

听到这个消息,廖组长特意给他办公室座机打电话,恭喜他。

电话的末尾,他感慨了一句:“小路啊,有你这样的决心和行动力,什么事办不成哪!”

路昭感谢了他,并说,等工厂建好了,再请他来参观。

左安县的煤矿加工厂正式动工,在本地招募建筑工人,路昭动员群众积极应聘,很快县里就有一批建筑工人,相应的小摊贩、小餐馆、小商店,也都冒了出来。

路昭每天都去工地看一圈,和老百姓们打招呼。

两年前认识的那位早餐店主老张,也在工地附近摆摊,每天早上和晚上都推着小摊过来,卖包子馒头。

他的儿子张平康已经读高三了,不过每天晚上还是会早早下课,来帮母亲摆摊。

路昭在他们的小摊上买了两个肉包,一个白煮蛋,笑着问:“在这儿摆摊,是不是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老张连连点头:“比以前挣得多多了,孩子的学费也不用愁了。路县长,多亏您拉来这个大工厂!”

路昭咬了一口肉包子,说:“等工厂建起来,你也去应聘,就算当个保洁员,以后退休也有退休金,不用康娃子负担你。”

老张连忙说:“好、好,听您的,准没错。”

路昭又问旁边的张平康:“今年都上高三了,成绩怎么样?能考个什么大学?”

张平康有些腼腆,说:“我是全班第一名呢,老师说,可以考首都的大学。”

老张忙说:“听路县长的,路县长可是首都的高材生。”

路昭笑着摇摇头:“听老师的,老师比我专业。”

看着他们脸上满足的笑容,路昭欣慰地舒了一口气。

两年以来被孤立、被架空、被边缘化的憋屈,到州里苦苦相求、低声下气一个一个去游说时受的冷眼,和这些真诚满足的笑容比起来,霎时就算不了什么了。

他心中感慨万千,回家后又给方先生写了一封信。

虽然已经没有照片,而且心里装了太多人、太多事,方先生的样子在记忆里已经有些模糊了,但是路昭多年以来给他写信,已经养成了习惯。

他好像不是在给方先生写信,而是在给他心中向往的方向写信。

他在和自己心中的目标对话——我没有放弃、没有停下脚步,我一直都在朝你前进。

把左安县的最新情况写在信中后,路昭细细看了一遍,看到自己写下的、曾经做过的那些看上去丢人又疯狂的事,不禁一笑。

[方先生,我好像完全变了,我都没想到自己会做出这些事。

可是做完了,回头去看,我也不觉得有什么,甚至觉得只要厚脸皮和努力就能做成的事,根本不算难事。

怕的是用尽全力,却无法改变,原地踏步。

不过,即便如此,我还是会先尝试。

路昭。]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