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柴荣,原来你也是二世而亡(1/2)
始皇:柴荣,原来你也是二世而亡
赵眘此时也觉得羞愧,虽然很早之前就已经讲过了他,说了他算得上是明君,他那个时候主战,却无人可用,他就并没有想那么多,以为自己真的是苦于此。
因为当时并没有言细节。
没想到还有这一点原因。
自己居然也那么胆小怕事吗?
是他没用啊。
一众大臣们也是面面相觑,他们很多都是在宋高宗的事情出来后,火速选择站队,掀翻了赵构,拥护赵眘上位的。
这里面有多少真心,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先前也没觉得有什么,就想着既然赵眘被说是明君,那实力也不错,他们跟着,说不得到时候还能美名流传。
然而,这美名还没到来,无用和混乱倒是先来了。
心里有气,却又只觉得更加郁闷。
实在是无从发泄,赵眘确实是个有能力的,这短短时间,他就已经掌控了朝堂,即便一开始有他们放纵支持的原因,可到底结果就那样了,他们想要在做什么也做不了。
还有就是,他们也根本不知道做什么。
后面那赵惇,赵扩,鬼知道什么情况啊,他们能不能活那么久还是问题呢。
怎么突然就觉得,这赵家皇室,有点毒呢。
赵匡胤也默默叹气,先前赵构把他气的半死,赵眘又让他活了点血,结果原来也只是矮子里面拔高个,真是离谱。
怎么就,这么,这么,哎。
辛弃疾本人则是看着天幕,眼中含泪,他的飞虎军,这般受到肯定吗?
他的想法很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没能做到,也没有机会。
他如今也不过是才开始,虽然他要求和训练一向严格,但他也没有想过,未来,自己真的做到了。
【辛弃疾为了创建这支军队已惹来无数弹劾,加上他只向上报了一千人,实际早超过,在当时算是欺君罔上,最终被以杀人如草芥等罪名被罢,辛弃疾一腔热血,在此时,被彻底击碎。
他本也意识到了自己过于自信且刚拙,又不随波逐流,与大家不和,并不被所容,有了归隐之心,只是终究想要为国收江山,偏偏他之后二十多年,都在过闲居的生活。
期间他虽有两次做官,结实了不少好友,都没在官途上畅通,到了宋光宗赵惇,辛弃疾依旧是出仕便被弹劾,没有长久过。
直到庆元年,举家移居,他开始游山玩水,饮酒赋诗,闲云野鹤。
也在此时,写下了大量描绘的四时风光,民俗人情景色的诗词。
原以为就此一生,嘉泰三年,主张北伐的再次召回六十四岁的辛弃疾,已然年迈的他,只觉得曾经的那股热血又被点燃。
他不顾自己的身体,一心奔赴前方,不料,依旧只是一场报国无门的失望。
在一个个谏官的弹劾下,他再次被贬。
或许他的一生注定要和官场纠缠,之后又被提拔,又被罢,一连串的打击,让他心力交瘁,哪怕再让他出任,也是推辞。
开禧年,辛弃疾又被起用,那时,他已病重,卧床不起,上奏请辞后,便于同年逝世,带着遗憾,带着他没有实现的抱负,带着他的热血,统统归于黄土。
据悉,他在临终时,还大喊着:杀贼杀贼。
(来自辛弃疾资料整合)】
无数平行时空,看到这,都沉默了。
到死,嘴里心里念的都是杀敌杀敌,他对自己国家的爱护和想要收复的心,是多么的强烈啊。
纵使你赵家君主负我,我却绝不负你河山。
多么悲壮,又多么的让人难受。
【汉武帝位面】
刘彻站起身,双手附在身后,“如此人物,实不该是这样的结局。”
“是啊。”卫青眼眶都有些热,为对方感到悲痛,他体会不到不断被贬被起用的感觉,可是他很能理会一个拥有报国之心的将士,他们为的不仅仅是生前身后名,更多的是,想要让国家让百姓,都更好。
霍去病没言,这会已经眼含泪花,他年纪到底还小,即便上了战场好几年,打了不少胜仗,也不过才是个情绪激昂的少年人。
见到这种,根本无法不难过。
要是,他生在我们这就好了,他想。
【南北朝位面】
兰陵王端起一杯酒,倒在地上。
他的副官也默默的端起一杯,跟着倒在地上。
这是他们约定俗成的,战友离开,便以此祭奠。
大军开拔,敬天也是如此,祈求顺利。
此时,他们即是在祭奠,也是在祝福。
祭奠那个已经发生过的时间里,永远失去的那个人,也祝福还没有发生过的时间里的那个人,能够得偿所愿,在不留遗憾。
韩子高和陈文帝也同样在桌上摆放上了一个空杯。
不是只有这一位值得他们敬佩,而是,这一位,实在是让他们难以不感慨不为之感到痛心。
【秦始皇位面】
“后世真的诞生了无数令人敬佩的人物啊。”李斯忍不住开口,充满了悲悯。
他不是圣人,他甚至还是个很有野心和心狠的人。
不然,他也不可能做到秦朝丞相的位置。
更是在将来,还和赵高合谋。
虽然他至今也想不到自己为何那个时候会那样做,却也不会多么奇怪。
因为他李斯认定的主,想要追随的王,只有眼前人,亲手缔造神话的千古一帝,秦皇嬴政。
他驾崩之后,想必自己觉得,根本没人能够配得上他的忠心和值得他为之辅佐。
当然,也还可能有其他的原因。
但他敢肯定的说一句,只要他的皇还在,他就绝不会有二心。
蒙毅叹息,“乱世造英雄,英雄永不存。他没有对不起任何人,天下人却都负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