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乱终弃的诗仙,你究竟爱谁?(1/2)
始乱终弃的诗仙,你究竟爱谁?
再次看到自己名字的杜甫,也傻了。
什么东西?
李白欠了他情债?
不行了,让他先缓缓。
他其实倒也不是多不能接受自己给对方写了那么多诗,若是未来他和李白相结识,必然是会被对方的风采所折服的。
就是现在,便已经有不少关于李白青莲居士的雅名流传。
他对其也是十分欣赏和好奇。
先前看到他会和对方相遇,他和对方还并称李杜,是文学史上最伟大的诗人,说不激动自豪是假的。
他现在才刚出家门,也还小,没有那么深的阅历,或许以后自己会平淡的面对这些,可如今,他还是做不到的。
不过,他对李白越发期待了,想要与之相交。
同样又见到自己名字的王昌龄,那真是松了口气,还好,虽然自己也上榜了,可没有那么离谱。
他身边这位孟山人,可是被用了吾爱孟夫子呢。
一想到这,王昌龄也来了兴趣。
“浩然兄,听到太白兄称呼吾爱,有什么感想啊。”啄了口酒,明晃晃的一脸看好戏。
元丹丘和好友岑夫子也看去,皆是揶揄。
孟浩然嘴角抽搐,他能有什么感想?
幽怨的斜了眼对面的人,“太白,你有什么感想。”
李白:“...”
他能有什么感想,最多是那首诗有感而发,这种感想。
“浩然兄,你怎不说说你的呢,有没有很意外,哈哈哈。”王昌龄现在是完全的看热闹不嫌事大,继续发问。
孟浩然看向他,突突一笑:“昌龄兄,你怎知待会这上面,不出现你呢?”
王昌龄摇头,“出现也无事,毕竟这天榜可说了,太白欠下最深情债的,不是我,是杜甫,大概率和我无关呢。”
李白:“...”
我真是谢谢你又让我想起了这点呢。
其他世界也是一脸的恍惚,先前就看到男子这点,有些复杂了,现在,直接就整出来了好几个男子啊。
这可真是十足的令人惊诧。
【汉武帝位面】
卫青有些咂舌,“果然是感情纠葛啊,这位杜甫,对李白,也太深情了。”
“先前就说深情错付,还真是,看这位杜甫为他写了好多好多诗,太用心了。”霍去病也满是感叹。
“可惜,落花有意流水无情啊。”
汉武帝:“...”
说来你们可能不信,我怀疑苏子言在造谣。
主要是在群里待久了,他现在看到这种不那么正经的事情,都忍不住多想,也忍不住怀疑。
真的不怪他,哎。
都是潜移默化啊。
尤其是他祖宗,教的相当好,以身作则,他也不好不效仿,不然岂不是对不起祖宗?
“陛下,您怎么看?”卫子夫见丈夫好似在发呆,轻声问道。
刘彻回神,“朕觉得,或许和我们想的不一样,继续往下看看吧。”
【秦始皇位面】
淳于越此时也是嘴巴张了闭,闭了张,想要说什么,又实在是不知道该从何说起。
这种事情,对于他们来说,本应该是有伤风化,有辱斯文,不该如此大肆宣扬的,可对于这位诗仙,身为文人,又会非常的佩服。
即便是上面只出现了一句对方的诗,也足够窥见他的不凡。
正是因为这样,让他心情复杂。
“斯认为,这里面有些许的不对。”李斯突然开口,吸引了在场所有的人,秦始皇也看去,“哦,如何不对,说来听听。”
他当然是知道这内容有点谐音的意思。
这不知道李白,也不了解群里特性的李斯,能够说出这话,他是真的好奇。
李斯朝自己陛下行了一礼,道:“上面所言的情义,斯以为并非是男女之情,而是单纯的友人之情,这位诗仙一生酷爱交友,本就可以看出来是个性情中人,兴趣起了,情之所至,有感而发,也是人之常情。”
何况他所知道的文人,包括淳于越。
他们都是对谁有好感,就写文章夸赞对方。
这个好感,可不单单是什么情情爱爱,就是欣赏,崇敬,仰慕。
“臣觉得丞相说的在理。”蒙毅赞同的点头,文人嘛,都有这么一个通病。
大概是淳于越最近都在做嫁接,很久没有混迹文人圈子了,以至于一时间没有转过弯来,想明白这点。
也可能是身在这个圈子,反而有点被迷住了眼睛,看不透了。
“嗯,朕也如此。”秦始皇很高兴,他的臣子反应和看透事务的本质都很快,好。
【三国位面】
曹操顿时夸赞这位‘负心汉’:“能够引得人这般思念,这个李白,肯定天人之姿,潇洒风流,世间少有。”
刘备:“...”
孙权直接无语:“你能不能不注意这长相?”
“你这可就难为他了,曹阿瞒要是不关注容貌,他怕不是能立马登天。”刘备冷笑,很是鄙视。
“胡说,我只是单纯的说个实话而已。”曹操可不承认,他这回也是真的委屈,他就说个实话嘛。
“呵...”刘备给了他一个白眼:“这话你自己信吗?”
“信啊,怎么不信。”曹操仰起头,一脸的理所当然。
刘备语气幽幽:“可我们不信。”
“没错。”孙权附和。
“靠。”曹操气死,这两家伙真不做人。
诸葛亮郭嘉周瑜等人,默默的喝着茶,不去看自家主公的大战,这一晚上都不知道第几次了。
不,应该说,每次碰面,都要来上几回,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李白与杜甫的相识,得从这次与元丹丘隐居说起。
次年唐玄宗巡游,让地方官员把本地贤才推荐。
李白为了能够引起注意,写了《明堂赋》献于玄宗,盛赞明堂的宏大壮丽,写尽开元盛世的雄伟和不凡,也带着他的政治理想。
他因为家庭原因不能参加科举入仕,只能另谋他法。
只是他几次献赋,都没有结果。
这一次,他进了长安,在长安结识了贺知章,贺知章对其十分欣赏,那时,李白早已名传万里,他的诗更是受人追捧。
他的风采,也令贺知章叹服,称呼他为谪仙人。
可惜,他依旧没能达成所愿孤身离开了长安。
或许,他和长安是注定了要纠缠,时隔几年,他再一次回了长安,玉真公主和贺知章对他一直称赞不绝,终于引起了玄宗的注意,看到了对方的文采,对其十分钦慕,甚至他到来那天,亲自相迎,令其供奉翰林陪侍在侧。
玄宗对其十分喜爱,每次游玩都会召他,让他用诗赋记录,也因此,引发了不少人嫉妒。
而他在这期间,为杨贵妃写出了千古传诵的《清平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一度表露了杨贵妃的得宠,也描绘出了杨贵妃的绝色。
他也受到了极尽的追捧,可这并不是他想要的。
(①来自李白个人文献和唐书相关资料整合)
他不断见证宫中的纸醉金迷,玄宗的奢华享乐,宦官的舞弊专权,自己又离不开这个位置,想做的做不了,有心无力,对这种生活开始厌倦,开始和贺知章等人酒中游乐,玄宗召见也不入朝。
再一次宴席上,强制出席也是醉醺醺的,玄宗想让他为来客展现诗文,他却要求高力士脱靴,不然不应,这也是历史上著名的,高力士脱靴。
得罪当权的宦官,可想而知,谗言不断出现在玄宗耳里,最终,玄宗将其放逐出宫。
李白,这一次离开长安,没有颓废,没有不甘,反而有种自由。
也是这次,他结实了小他十一岁的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另一位诗人,杜甫。】
“太白,重点马上就要来了,你要和杜甫相遇了。”孟浩然现在俨然是一副吃瓜的样子,都不在意那些好友的遭遇,就盯上了杜甫的消息。
王昌龄也颇为与之相投,“真是期待啊,我还以为你们很快就会认识,没想到,还要等几年。”
“比你小了十一岁,那现今对方应该也是十好几岁了。”丹丘生笑言,带着赞叹:“那必然是一位钟灵毓秀的后辈。”
“青莲居士,你会去找对方?”岑夫子问道。
一直被打趣的李白,无奈的看向几位好友:“不说我现在与对方不相识,即便是相熟,我也不会去,有时候,刻意为之,反而不美。”
他向来都讲究缘分,就如他和多位好友相隔万万里,依旧能够相熟相知。
情义,不需要任何外物推动。
几人心情都很平和,只是一再被提起的玄宗,那叫一个心情如过山车。
尤其是上面还又出现了杨贵妃。
虽说现在没有杨贵妃,他也没有迁怒对方,对方还是他的儿媳。
没错,他也是后来才知道,原来杨玉怀和他儿子有婚约,是寿王妃,他儿子十分喜爱对方。
在消息暴露出来的时候,就把人藏了起来,还封了很多人的口,就是怕对方被牵连出事。
哎。
杨玉怀此时也正在和自己丈夫观看天榜,陛下已经下旨,还给了她一面金牌,那是给她的特旨。
若是日后,他在做出要她进宫的旨意,便可以用这金牌拒绝。
同时,也给了她另外一道圣旨,若是她或者她的家族敢做出对国家不利的事情,她就要自我了断。
天榜上提及的安史之乱,杨国忠,安禄山这些人,都是罪魁祸首。
她现在也没有多余的想法,只想要和丈夫安稳的生活,便应下了。
她明白自己,不会主动进宫。
只是又一次见到自己和公公的事,还是当着丈夫的面,难免有些尴尬和紧张。
寿王抱住自己爱人,轻拍她的手臂:“玉环,不怕,我一直都在。”
他所求的不多,也只有一个玉环。
【李白游历到东都洛阳,于此,结识了杜甫,李白已是名扬全国,杜甫则是风华正茂,面对他,李白一点没有前辈的倨傲,杜甫也没有丝毫晚辈不如的卑躬屈膝,相反,两人互相欣赏彼此,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他们还相约一起游历,寻仙求道。
按照约定,他们在梁宋会面,两人以古评今,抒发自己感情,他们也在这遇到了边塞诗人高适。
他们三理念相同,都有各自的抱负,堪称一见如故。
于是他们一起畅游,相聊甚欢,评文论诗,畅谈天下之势,也借此表达对如今风雨飘摇的国家担忧。
然,有心救国却无力可使。
几人也就此分别,追逐自己的梦想。
次年,李杜再次相遇,短短一年三次相约,李杜之间的感情,可见之深。
这次,他们一起是去巡访隐士高人,也拜见了名扬天下的书法家李邕。
他们一起,游历许久,志趣相投,再一次分手,两人都没想到,会是最后的欢愉时光。①】
【纣王:按照白骨精的话本子来说,这是要开虐了啊。】
【刘邦:不会吧,我不要BE,我要HE呀。】
【朱棣:放心吧,汉高祖,这绝对是个....BE,哈哈哈哈。】
【刘邦:靠,气死。】
【李世民:哎,我好心痛,有心报国却无从下手,李隆基这小子真是让我看一次,伤一次。】
【女魃:这接下来,怕就是战乱了吧。】
【杨坚:按照先前所说的,怕是那什么安史之乱了。】
【汉武帝:成也李隆基,败也李隆基。】
【朱棣:感觉后期的李隆基真的就像是被下了降头似的,自己儿子的媳妇也抢,还宠信宦官,荒唐的离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