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公主她只想登基 > 常山赵云

常山赵云(2/2)

目录

即便封候拜将的诱惑摆在面前,赵云也不为所动,平平淡淡地回道:“某平生无大志,只愿从仁政之所在。”

郭嘉抚掌而笑,声音里带着极自豪的笑意,缓缓道:“公主仁民爱物,自监国以来,便以宽和之道恩泽万民,正是天下仁政之所在啊。”

赵云微怔,旋即笑了笑,用依旧平和可亲的语调回道:

“多谢军师擡爱,然某在出发之前,便与诸同乡议定,此后要尽心追随刘使君。朝秦暮楚,反复无常,实非君子所为。”

“是某福薄,才不能得见天颜,军师不必再劝了。”

郭嘉见状幽幽叹了口气,知道再劝也是徒劳,便只好作罢,悠然劝勉道:

“白璧求善价,明珠难暗投。即便处于并州,嘉也相信子龙将来定能凭自身才略扬名于世,流传青史。”

他悄然瞥了一眼身边这位神采飞扬的小将军,心中百感交集。

其实,这样安排也不错。毕竟前任并州刺史丁原带走了好些本地的骁将精兵,致使这个武德充沛的边疆之地,竟已无什么得用的大将。

赵云若坚持留在并州追随刘陶,对并州的边防也有不小的益处。来年北部的鲜卑若是再寇边,并州也不会像之前那般被动了。

光熹二年的朝廷,有了规模不小的人事变动。

首先,在今岁的仲夏之时,年事已高的卢植再次病倒。自感年老力衰的他在几经权衡之下,向朝廷上了请辞的奏疏,希望能致仕还乡。

朝廷自然是不能批准的——于情于理都不能准。几番拉扯之后,刘晞同意卢植辞去了事务繁忙的尚书令一职,而保留太尉的名位。

在卢植辞去尚书令之后,他原本的副手荀彧便理所当然地升了职,成为新任的尚书令。

而这事刚刚过去不久,关中便又闹起了大旱。当朝司徒立即麻溜地上表请罪,引咎辞职,取而代之的是原本的执金吾杨彪。

弘农杨氏的门第,以及杨彪自身的名望,足以让他获得朝臣的推崇,成功登上三公的位置。

除此之外,今年由各郡国举荐上来的明经、明法、茂才科人才质量相当不错,涌现出了许多有真才实学的士子。而在这其中,又数颍川钟繇、东郡程立为最。

钟繇自入朝之后,便在短短几月之间三度升迁,最终成为了继贾诩之后的司隶校尉。

其深受信重的程度,甚至一度让雒阳城里的官民觉得自己又看见了一个“陈群”。

去年这时候,正是陈群以两策驰名朝野,被破格迁为谏议大夫,其后又以极为罕见的升迁速度,一跃成为了九卿之一的廷尉。

程立升职的速度虽比不上陈群、钟繇这两人,但也足够让人称羡。

毕竟,北军中侯一职,绝不是什么等闲之辈就能担任的。这个职位虽然只有六百石的俸禄,可秩轻职重,是能名正言顺监察北军五校的官员。

若非深得上位者信任,谁能轻易拥有这个殊荣呢?程立深谙其中道理,既惊且喜地给刘晞上了封谢恩的奏疏。

刘晞在收到这封奏疏后莞尔一笑,俄而便准备采用最实惠也最直接的施恩方式——赐膳,当做对这封奏疏的回应。

吩咐完蒹葭之后,刘晞稍稍擡首,淡声询问:“算算日子,伏波将军与军师将军今日也该入城了。”

前线战场的消息,早就以一封封战报的形式呈到了刘晞案前。按他们启程的日子推算,今日确实是大军凯旋的日子。

“正是如此。”蒹葭赞同地点了点头,回道:“二位将军在巳时入了城,之前便向仆手中递了消息,说稍稍整饬行装之后,便来拜见公主。”

不多时,这两位大胜归来的将军便到了崇德殿,不约而同地躬身见礼。

“见过主公。”

刘晞从座位上起身,含笑扶起两名久别重逢的下属,温声道:“并州战事,多亏有二君筹谋。”

“主公言重。”

封赏的旨意是早就准备好了的,并不需要刘晞操心。待马腾与郭嘉领旨谢恩之后,刘晞也没多留他们,便让连日奔波的两人各自回府歇息。

但当竹冠闲佩的郭嘉去而复返时,刘晞脸上也没多少讶意。

她只是无奈苦笑,随即没忍住喟然长叹:“奉孝……留在中枢任职吧。”

“唯。”

宽袍广袖的青年身上依旧有着常人难有的潇洒不羁,可话中又比从前多了几分稳重,抑或是沉重。

蒹葭默不作声地捧着托盘上前。

郭嘉沉默地撩袍屈膝,拢袖下拜,以额触地。

刘晞也沉默地拿起托盘上的印绶,珍而重之地将其奉到郭嘉面前。

这一天,郭嘉从主君的手中,接过了挚友曾经所佩的印绶。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