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三国]公主她只想登基 > 天子之师

天子之师(2/2)

目录

“是主公赏识戏某。”

“明珠岂会蒙尘?便是我不曾遇见你,志才也一定在此世大放异彩。”

青年的眉眼一如既往得锋锐,但脸上的笑意却平和极了,莞尔道:“是主公擡爱。”

明珠确实不会蒙尘。但像他这样的寒微之人,大半都只能沉沦下僚,永无晋身之梯。与那些落魄失意的寒士相比,他无疑是极幸运的。

“志才愣着做什么?”

戏志才正要回答,那厢的人又开了口:“晚膳时辰快到了,志才同我共进哺食?”

青年脸上锋利的线条似乎都软和了下来,“好。”

凛然绽放的寒梅虽已凋残,但溪桥边的新生的细柳却是一派生机。每当春风拂过喧闹的雒阳城时,或鹅黄或嫩绿的杨柳便会款款随风而舞,摇曳生姿。

暖融融的春风之中,似乎还掺杂着独属于花草的清香,直让一众出游的行人惬意地眯起了眼。

今年的上巳节,无疑有着极好的天气。

四十有余的贾诩并没有少年人那样的满满游兴,但也很愿意在这样草长莺飞的天气里到外边儿随意走走。

然而,这样惬意的心情在看到不远处那辆庄严的车驾时,一点一点地消失殆尽。

那颗熟悉的脑袋从车厢里探了出来,“不意与文和相遇,甚巧。”

已知他的这位上官绝不会有踏春出游的雅兴,而自己正处在难得的休沐假期之中。

……很好,贾诩已经预见到了假期的提前结束。

他无声叹息,压下心中满腹牢骚,趋步上前见礼道:“甚巧甚巧,不知明公这是要往何处去?”

笑靥如花的女子缓缓道:“我正欲到鸿都门学,拜访康成公,文和要与我同往吗?”

公主正在善解人意地征询贾诩的意见,但公主的御者已经把踏板放了下来——这股温良的流氓派作风,可谓深得其主人的真传。

贾诩默默腹诽了几句之后,恭谨顺服地在刘晞满意的笑容里上了马车。

御者驾车的技术十分精湛,而长公主的这辆车驾似乎还做过了特殊的防震设计,是以马车行驶得十分平稳。

他起初以为刘晞正在分秒必争地处理事务,后来才发现这位正忙里偷闲地阅读……闲书?

贾诩起了些兴趣,本想偷偷用眼角的余光去瞟刘晞手中的书册,俄而又忆起这位也算是沙场征战的宿将,对旁人的视线十分敏锐。

便老老实实地地下了头,打算在马车里做个非礼勿视、非礼勿听的透明人。

却不料刘晞忽然将书册摊开在简易的书案上,轻轻推到贾诩面前,欣然道:“文和瞧瞧,这是很不错的一篇文章呢。”

贾诩依言望过去时,小小地吃惊了一下。他定了定神,仔细地研读起这篇文章。

虽说贾诩出身凉州,并不是中原士人,但也知道中原士林品评一篇文章好坏的标准:讲究对仗,注重骈偶,追求清词丽句,崇尚雍容典赡。

而贾诩面前的这篇文章,绝不符合这些所谓的标准规范。它没有铺锦列绣的词藻,没有故作高深的典故,只有浅淡直白的语言,鞭辟入里的批判,针针见血的说理。

……作者不但不愿意去模仿主流舆论所推崇的文风,反而像是有意与之唱对台戏一般,从中足可见其为人之高傲。

“明公所推崇的文章,自然是好的。”贾诩垂下眼睛,平平淡淡地应道。

这样与溜须拍马无二的奉承话,若是由旁人说来,那么免不了会显出几分阿谀的谄媚味道。

但若是配上贾文和那张古井无波的脸,便好似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这实在是件很有趣的事情。

想到这里时,刘晞的双眉下意识地便弯成了月牙状。

温和又克制的万年公主最爱干笑里藏刀的事情,脸上的笑容也往往浮于表面,甚少有什么真情实感。与从前相比,她今日的笑容便有些过于放肆了。

贾诩倍感奇怪,暗自瞄了她一眼后,又满心狐疑地检察起自己的着装衣饰。

刘晞仿佛察觉到了贾诩疑惑的目光,于是欲盖弥彰地移开眼,去看窗外穿梭不止的行人。

所幸御者很快便长吁一声,将马车停在了鸿都门学门口,刘晞很快就将这个这个小插曲抛在脑后,一心一意地准备拜访郑玄。

而贾诩则跟在刘晞身后,默然不语地看着她与郑玄对谈。

刚刚刘晞说要来拜访郑玄时,他并没猜出她的用意,如今却是知晓了。

万年公主此行的目的,是为她的弟弟,也就是当今陛下,延请授课的老师。

她实在是一个很懂得人心的上位者。只要她乐意,那么,大概不会有人能情真意切地厌恶她。

你瞧,她的容貌是那样动人讨喜,她的语言是那样风趣幽默,她的一举一动都是那样优雅得体,令人如沐春风,心旷神怡。

即便是早就立下终身隐逸志向的康成公,最后也没敌过她的软磨硬泡,乐呵呵地答应出仕为太傅,去当小皇帝的老师。

贾诩静静地坐在原处。当刘晞与郑玄相谈甚欢之时,他正漫无边际地想着:三天,还是五天?

不,至多再过两日,万年公主为给皇帝择师,不惜自降身价、亲自拜访郑玄的故事,便会成为雒阳城的一段佳话。

再加上此前她在朝中几次挑选才学渊博之人兼任侍中,让他们轮流为皇帝讲经的事情,天下人都会称赞她忠心君上、爱重弟弟的美德,赞扬她是个礼贤下士的仁人君子。

可又有几个人会忆起:皇帝并不需要博通文学,熟读经义,只需要善于御人的本领,和治国理政的能力,便已足够了。

“冒昧叨扰本就失礼,我就不在这而耽误康成公潜心治学了。”

“您留步,康成公若执意相送,岂不是折煞刘晞了?”

听到刘晞告辞的声音后,贾诩便也起身离开,以落后她一步的距离,安静地充当着随侍的角色。

“文和,这应该是第一次到鸿都门学来吧。”

不等贾诩作答,刘晞便微微顿了脚步,回首道:“就此离开岂不可惜?不如随我到处走走?”

“唯。”

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刘晞便带着贾诩熟练地避开人群,目标明确地进了一间小阁楼。

里面的执事在见到刘晞之后,十分热情地迎了上来,细心地奉上茶水和几碟点心。

以刘晞轻车熟路的动作,及执事熟稔的态度来看,这位绝不是第一次到这儿来。

那她带自己到这里来,到底又是为了什么呢?贾诩在思考问题时,总是习惯性地想晃晃手中的羽扇,待动作落空之后,才猛然记起羽扇被忘在了府中。

于是只好战术性地端起眼前的茶盏,轻轻抿了一口。他正要开口,打算旁敲侧击地试探几句,便见刘晞神神秘秘地比了个噤声的手势。

没过多久,周围便传来年轻学子们嘈杂的辩论声。贾诩循声望去,便透过小窗看见了阁楼

他回过头来,一言难尽地望着对面的人。

以端庄知礼闻名天下的万年公主,敢情……正带着他来听墙角呢。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