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背(2/2)
见到一身儒服的蔡邕后,刘晞十分亲切地上前相迎,“许久不见伯喈公,不知您近来可还好?雒阳到陇西的路程不短,舟车劳顿,想必辛苦。”
不待蔡邕行礼,刘晞便连忙请他坐下,继续说道:“若非今日相见,我至今不知伯喈公也到了凉州呢,不知您是何时到此地的?途中可还顺利?”
这么一番嘘寒问暖下来,蔡邕着实有些汗颜,再没了进门之前的底气……虽说女儿确实是应了刘晞的征召到此地,可……可,这你情我愿的事情,也着实怪不到公主头上啊。
蔡邕在心中无奈地叹息,眉间也没忍住露出些恹恹之色,强撑着回答道:“托公主鸿福,某一切安好。”
他话音顿了顿,又补充道:“是正月时抵达此地的。”
这话落下后,刘晞便微微皱了眉,“凉州气候苦寒,冬季犹甚,伯喈公因我之故长途跋涉,着实辛苦。”
蔡邕忙道言重,然而心中却不可避免地感到惴惴,眼角眉梢都是为难之意。
刘晞仿佛对此半点没察觉,含笑问道:“不知伯喈公此时来寻我,所为何事啊?”
蔡邕犹豫片刻,方才嗫喏道:“某不知公主行程,恐您明日便要离开,故而在此时冒昧前来,想与您谈谈……小女之事。”
刘晞作疑惑状,一脸无辜地明知故问:“昭姬怎么了?今日我与她相处许久,竟未曾发现她有何不妥。”
蔡邕无奈一叹,道:“小女才疏德薄,行事无忌,恐怕无法承担您交托的重任。为免她耽误了公主的大事,某想让她辞去将军主簿的职位。”
他悄悄擡头瞟了眼不远处刘晞的神色,硬着头皮问道:“不知公主意下如何?”
虽然早知蔡邕来意,但真正听到这话后,刘晞还是觉得心中有些不畅快。
她脸上依旧挂着温暖的笑容,静静望向蔡邕,“伯喈公之意,我已知晓了。却不知,这是昭姬自己的意思,还是你的意思?”
那自然是蔡邕自己的意思。但他难道还能据实以对,说他不愿女儿在凉州这块不毛之地抛头露面,想让她回雒阳准备婚事吗?
不能说实话,又不好说谎话,那就只好含糊其辞了,“某与小女皆感惶恐,担心辜负了您的期望。”
刘晞不置可否地拿起案上摆放的茶具,悠悠然地摆弄起了案上的茶具,转而问道:“伯喈公到此也有些时日了,不知你觉得,这座学宫办得如何?”
蔡邕未解其意,皱眉答道:“魏巍学府,自是气象恢宏,令人惊叹。”
“我还以为,伯喈公认为此地毫无可取之处。”刘晞微哂,“莫不是怕我难堪,故而拿好话诓我?”
蔡邕一惊,忙拱手行礼道:“某不敢。学宫之业,众人有目共睹,假以时日,此处定能如太学、鸿都门学一般,为国为朝培养出栋梁之材。公主之功业,定能流传千古。”
“几句玩笑话罢了,伯喈公不必放在心上。”刘晞说话的语调一如往常,道:
“真要是能流传千古,那躺在青史之上的人也不该是我,是昭姬才对。学宫能顺利建成,可都是她在忙前忙后,伯喈公难道不知?”
见她并无愠色,蔡邕松了口气,“多亏公主在旁指点教导。”
“伯喈公想岔了。自到凉州以来,我便常年忙于军务政务,无暇顾及其他。即便想从旁照看,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迎着蔡邕讶异的目光,刘晞接着道:“无论是改造旧王宫,还是延请阎忠、马夫人等人,可都是昭姬自己想的法子。”
“伯喈公未免将令嫒看得太轻了。”
“这,这……”
“伯喈公既然认同如今的学宫,又为何要抹去昭姬的功绩,认为她没有做好此事的能力?”
蔡邕无言以对,不多时便带着满脸的沉思之色,心不在焉地起身告辞了。
蔡邕离开后,刘晞依旧没有歇下,而是嘱咐门外值守的亲兵,“待会儿若是昭姬来寻我,直接让她进来便好。”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后,容貌娇俏的女子果然到了门前。值守的亲兵在感叹刘晞料事如神的同时,赶忙将这位贵客请了进去。
“主公,蔡琰来了。”蔡琰虽已得了许可,但在还是轻声道了一句,方才入门。
“昭姬来得正是时候。”刘晞让她坐过来,又取了新的茶具,为她斟了杯茶,“我的茶泡好了。”
刚刚给蔡邕倒的,通常被爱好茶道的人称为“洗茶水”,现在泡出来的才是真正的茶。
蔡琰低声道了声谢,随即姿态优雅地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
“昭姬且安心,你接的是我的征召令,那么你要不要离职,定然是我说了算。”
只要她不放人,难道蔡邕还能到皇帝面前,指着皇帝的鼻子告状,说你的女儿抢了我的女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