巡视北疆(2/2)
如贾诩所料,刘晞与郭嘉定下的引蛇出洞之计,很快便有了奇效。而这些率先跳出来的豪族,无一例外,都步了北地谢氏与北地梁氏的后尘。
再然后,刘晞整顿吏治的阻力便小了很多。上至豪族,下至小吏,再无人敢明着搦其锋芒。
贾诩在事后复盘了以下自己那位顶头上司的行动。在这场政治博弈中,刘晞并没使用什么极高明的策略,但她对人心的把控、对形势的预估,已经到了令人畏惧的地步。
一个长于深宫的公主,却文武兼备,智计过人,谦逊温和,礼待士人,不但拥有极高的政治敏感度,还总是能用卓绝的手段达成所愿。
除了性别,这是一个符合士人所有想象的、近乎完美的主君。
人言礼贤下士者,必有所图。那么她抛弃属于公主那唾手可得的荣华,毅然决然地参军参政,到底是想要什么呢?
是权力与地位,是肆意无忌的自由,还是……更广阔也更高远的一些东西。
贾诩的直觉告诉他:若是真的跟在这位公主身边,想必以后的生活都平静不了。
“文和在想些什么?”神姿英发的将军轻挥拍马背,眉目流转,顾盼生辉。
贾诩略一拱手,满脸温和地回道:“某在想,将军接下来要往何处去?”
刘晞挑眉一笑,“自然是追击往北逃匿的溃军。”
将凉州那些比较嚣张的豪族削了一顿后,刘晞便将州府里的事务交给了郭嘉与荀彧二人,打着追击叛军残部的旗号,预备去巡视各郡。
凉州南部的汉阳、北地等郡,她都已经到过,便带着贾诩与一支军队,径直北上,准备到凉州北部的各郡县看看。
“辛苦文和陪我奔波了。”末了,刘晞又十分熨帖地补上一句宽慰。
“明公言重,此为下官的本分。”贾诩应得谦逊,心中却十分想对着那张脸回一句:确实辛苦。
虽说他长在凉州,可也十分赞同主流舆论的看法:这的确就是块不毛之地。若按他本人的意思,是不大愿意顶着刺骨的寒意、烦人的风沙,到北边的边塞去。
物侯恶劣也就算了,他这位上官还总是跟有用不完的精力似的,一会儿要招收新兵,一会儿要白龙鱼服去监督郡吏执法,一会儿又要去考察集市的情况……
每当这种时候,贾诩脑中就会不自觉地浮起同僚郭嘉常常挂在嘴边的牢骚与抱怨。事实证明,郭奉孝虽然平时有点坑,但这话的确没骗人。
“越往北前行,寒意也越发逼人了,文和记得添衣。”刘晞抓着缰绳,含笑说道:“也无需特意陪我骑马。”
贾诩谢过刘晞的关怀,面无表情地顶着边塞的风沙,随众人入了酒泉郡。
凉州州府之内。
身着青衫,长袖及地的郭嘉正一手抓着狼毫,一手撑着额头,昏昏欲睡地打着盹儿。
“奉孝。”有人叹了口气,轻声唤道。
郭嘉迷迷糊糊地睁开眼,便看见荀彧站到了面前,正满眼无奈地望着自己。
郭奉孝并没被抓包的心虚,欲盖弥彰地坐直身体,一本正经地笑道:“文若何事?”
——虽说让久病初愈的好友一个人干活确实不太好,但文若还在生病的时候,这些事务都是他在处理好吧!
“雒阳来了信件。”
“哦?”郭嘉瞥见荀彧手上带公务标志的信件后,毫不见外地取了过来,眼皮一撩就要拆开。
荀彧微微皱眉,阻止道:“这是志才给将军的信件,我们贸然拆了,是否不妥?”
“主公离开时,已经嘱咐过我们可以便宜行事。”
这已经不是头一次听郭嘉这么称呼刘晞,然而他还是感到了一丝微妙的不适应。
荀彧顿了顿,道:“要不然,还是派信使将信送到将军手里吧。”
郭嘉忽然一拍脑袋,擡头道:“差点忘了,主公去巡视诸郡县时,文若还在生病。哎呀,总之文若无需担忧,别说公文,就算是志才的私信,我也拆得。”
荀彧面露不赞同之色。
郭嘉深知他的性子,便也不和他犟,慢吞吞地从袖中掏出一枚金印,递到荀彧手里,撇撇嘴道:
“文若这回总没意见了吧。若真是什么急事,等信再辗转送到主公手里,岂不是要坏事?”
荀彧不用看也知道这枚金印的主人是谁……无论是梦里还是梦外,奉孝似乎都和她很合得来。
郭嘉并没发觉好友在走神,自顾自地拆开信件,一目十行地读完之后,暗暗松了口气,将其递给荀彧。
“所幸不是什么要紧的事。志才交代了几句雒阳如今的局势,又谈及幽州张纯叛乱,天子要征发南匈奴的部众去平叛。”
荀彧匆匆回神,知悉情况后,没忍住叹息一声,“凉州之乱刚刚平定,幽州又生叛乱。此次叛乱,又有多少无辜百姓要受牵连。”
“积弊不除,天下难安。叛乱四起,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文若……”
郭嘉似乎还想说些什么,但终究是闭了嘴,转而道:
“正好有几件比较重要的公文需要告知主公,便派人将这封信一起送到主公手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