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7章 鸿安建议出台广告法,再次恶心众车企(1/2)
各家外资车企在进入华夏的时候,本来的想法是华夏的汽车技术落后,自己拿一些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老车型来生产,靠着华夏低廉的人工成本就可以轻轻松松地赚大钱。
在历史上他们也确实是这么做的。
在一开始华夏汽车产业一无所有的时候,靠着不需要再次设计的老车型轻松在华夏市场赚取利润。
之后在华夏汽车产业逐渐发展之后,又联合起来把华夏车企排斥在外,使得华夏车企始终难以突破世界燃油车市场。
要不是后来新能源汽车爆发,华夏车企还不知道要被压制多久。
不过在这个时代,有鸿安汽车这个变数存在。
虽然华夏其他的车企依旧没什么竞争力,有能力的只有鸿安一家。
但又结合上了冷战的特殊背景,那些外资车企不敢像在其他市场那样,靠着资本和制度对鸿安进行联合绞杀,只能进行正常的市场竞争。
因为过去那些老旧车型几乎全都被鸿安的对应车型压制,虽然也不是没赚钱,但利润比想象的要少。
过去不太成功的经历让各家车企也开始认清现实,明白了鸿安不是一般的对手,靠着十几年前的老车型想要与鸿安对抗是不可能的,因此这一年在鸿安推出骏马轿车之后,各家车企也拿出了更先进,更新款的车型来应对。
这些车型普遍比老款的更加先进,尤其是在外观上。
毕竟大多数消费者买东西第一时间注意的就是外观,各家车企此次推出的新车大多是适合华夏市场的大气硬朗风格,让消费者挑得眼花缭乱。
至于油耗,加速度,操控性这些东西,掺水的难度并不高。
毕竟现在华夏没什么专业性的汽车测评平台,跟汽车有关的电视节目也就是报道一下什么车企有什么新车上市了,照本宣科地念一下车企给的参数。
只要那数字别太夸张地偏差几倍,加上购买中档轿车的用户一般很少会有三四辆不同车企的轿车平行对比,所以很难凭着自己的驾驶感受分辨这些数据到底有什么差异,就算买到油耗较高,或者驾驶体验较差的车,在换新车之前也会以为汽车都差不多是这样。
加上有之前鸿安用一代宝马跟桑塔纳的对比广告先例在前,现在各家车企的宣传也是骚操作玩得飞起。
有车企专门找人写了一套广告词,这广告词像是打油诗一样朗朗上口,然后把自己汽车的名字和别家汽车的名字加入进去,暗中拉踩别家的汽车不如自己。
有些车企的宣传方式简单粗暴,就是打广告。
不过广告词写得一个比一个夸张,毫不吝惜地使用‘世界最强’、‘天下第一’、‘世界上最好’、‘超越别家二十万车型’等夸张的宣传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