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代号11的传奇 > 第179章 告别雪山:下一站山城烟火

第179章 告别雪山:下一站山城烟火(1/2)

目录

清晨的阳光透过森林木屋的窗缝,在熊皮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凯伦是被烤肉的香味叫醒的,米哈伊正蹲在屋外的火堆旁,用树枝串着昨晚冻僵的野兔烤得滋滋冒油,油脂滴在火里,腾起一阵阵带着肉香的白烟。“这兔子是雪地里跑的,肌肉结实,”他用小刀划开兔腿,“比夏天的嫩,烤着吃不用放太多调料,撒点盐就香。”

马克斯蹲在旁边看手机,屏幕上是戴安娜发来的照片。他突然“咦”了一声,招呼众人:“快来看!戴安娜发了重庆洪崖洞的照片,这地方太神奇了!”照片里的吊脚楼层层叠叠,沿着悬崖一直建到江边,晚上的灯光亮起时,像串挂在山上的灯笼。

凯伦凑过去抢过手机:“我的天!这房子是怎么立在悬崖上的?不会塌吗?”她放大照片,指着楼与楼之间的石阶,“这路看着比滑雪场的高级道还陡,走上去不得摔屁股墩?”

“这叫吊脚楼,是重庆的传统建筑,”马克斯翻开手机里的资料,“用木柱撑在悬崖上,底下是空的,既能防潮又能防蛇虫。距今有1700多年历史了,比布兰城堡还老。”他指着照片里的两江交汇处,“那里是长江和嘉陵江汇合的地方,水流急得很,以前行船的人都靠洪崖洞的灯笼认路。”

艾拉看着照片里的小吃摊,眼睛亮了:“你们看这张,好多人围着个大铁锅在吃什么,红红的汤里漂着辣椒,看着就暖和。”她舔了舔嘴唇,“比托卡伊甜酒还让人有食欲,在重庆肯定不会冷了。”

佐伊指着地图上的航线:“从布加勒斯特飞重庆要转机,先到法兰克福,再飞11小时,全程差不多20小时。”她用笔在长江的位置画了条线,“到了重庆,我们可以坐游轮顺江而下,看看三峡——据说那里的山比喀尔巴阡山还高,就是没有雪。”

塞西莉亚把土壤检测仪装进背包,屏幕上显示着喀尔巴阡山黑钙土的最终数据:“腐殖质含量11.7%,pH值6.5,氮磷钾比例均衡。”她对比着手机里重庆土壤的资料,“重庆多是紫色土,富含钾元素,适合种水稻和辣椒——难怪那里的火锅那么有名,原来土壤就带‘辣性’。”

收拾行李时,安卡踩着雪来了,手里拎着个布袋子。“给你们带了点东西,”她把袋子递给凯伦,里面是几小袋深蓝色的果酱,“这是森林里的野生蓝莓做的,没放防腐剂,就加了点蜂蜜。重庆潮湿,早上抹在面包上吃,能帮着祛湿——我们山民对付湿气都靠这个。”

凯伦捏了捏袋子,软软的还带着点温度:“安卡姐,你怎么知道我们要去重庆?”

“鲍里斯说的,”安卡笑着帮艾拉把围巾系好,“他说你们团队总往有意思的地方跑,从门多萨的葡萄园到喀尔巴阡的雪山,下一站肯定更精彩。这蓝莓果酱你们收好,要是在重庆吃不惯辣,就抹点这个,能中和辣味。”

莱昂抱着他的速写本,走到鲍里斯面前递过去:“这个送给你。”本子里画满了雪山、城堡、滑雪场,最后一页是鲍里斯和搜救犬闪电的合影,炭笔勾勒出的线条带着暖意。“谢谢你和闪电救了我们,”他挠了挠头,“画得不好,但都是我真心想记下来的。”

鲍里斯翻着速写本,粗糙的手指轻轻抚过画中的雪山:“画得好,比我用猎枪打下来的兽皮还真。”他把本子揣进怀里,“等我孙子长大了,就给他看,告诉他人在森林里,不光要会打猎,还得会看风景。”

米哈伊的木屋烟囱又冒烟了,凯伦偷偷溜进去,把马黛茶套装放在灶台边。银制的茶壶和吸管被擦得锃亮,旁边压着张纸条,是她用歪歪扭扭的罗马尼亚语写的:“这是阿根廷的马黛茶,像你们的热红酒一样暖身子。一群人共用一根吸管,代表友谊——就像你们雪夜互助的规矩。”

走出木屋时,米哈伊正在给牛添草料。他看了眼凯伦,突然笑了:“谢谢你的礼物,小姑娘。我知道马黛茶,以前有阿根廷的登山队来过,给过我一点。”他指了指灶台的方向,“我会好好用的,等开春了,邀猎队的老伙计们一起来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