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玄幻奇幻 > 鹿鼎记之四十二章经秘闻 > 第578章 万邦归心同筑梦,平阳永耀照山河

第578章 万邦归心同筑梦,平阳永耀照山河(2/2)

目录

各国代表纷纷表态,议事厅内的气氛达到了顶点。沈知微趁机拿出《环球通商新约》草案,逐条宣读——新约中,不仅明确了互助联盟的职责、护航队的部署,还新增了“文化交流条款”,约定各国每年举办“万国文化节”,让中原的昆曲、欧洲的歌剧、非洲的鼓乐、南洲的骨笛,在平阳府、在威尼斯、在开罗、在南洲的部落营地,轮番上演。

“这新约,是我们对天下百姓的承诺!”陈文瀚拿起笔,在新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从今日起,我们不仅是通商的伙伴,更是共护天下、共筑繁荣的家人!”

各国代表依次上前签字,笔尖在纸上落下的沙沙声,像是在书写一部新的历史。当阿塔用手指蘸着墨,在新约上按下自己的手印时,厅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窗外的阳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新约上,为那些不同文字、不同符号的签名,镀上了一层金光。

商盟大会结束后,平阳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热闹。通和集市举办了首届“万国文化节”,西域的舞姬在街头跳着胡旋舞,欧洲的乐师演奏着小提琴,南洲的部落人围着篝火跳狩猎舞,中原的戏班则搭起戏台,唱着《龙凤呈祥》。百姓们穿梭在不同的文化摊位间,品尝着波斯的蜜饼、欧洲的奶油汤、南洲的烤野猪,偶尔还能跟着学几句外语、学一段异族舞蹈,整个平阳府,成了一座没有边界的“万国乐园”。

姜伯则带着互助联盟的农师们,忙着整理种子与技术手册。农艺学院的试验田里,新培育的“环球稻”长势喜人——这是用中原的旱稻、欧洲的燕麦、南洲的野生稻杂交而成的新品种,既能抗干旱,又能耐盐碱,还能在寒冷地区生长,姜伯说,要让这稻种,在天下每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都能结出果实。

苏婉卿的护航队也开始了扩建。凤凰湾的船坞里,新造的战船正在安装西洋的火炮与中原的连弩,工匠们将“平阳号”的船帆重新绣上商盟的旗帜,旗帜上,那串连接五大洲的金线,在风中猎猎作响。

这日傍晚,陈文瀚受邀来到清凉寺,慧能大师早已在寺前的菩提树下备好茶。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达摩法杖上,杖身的梵文经文泛着柔和的光。“陈帮主,老衲近日悟得一理。”慧能大师捧着茶杯,轻声说道,“所谓‘天下大同’,并非让所有地方都变得一样,而是让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土地,都能在同心的守护下,长出属于自己的繁荣。就像这菩提树下的土壤,既能长出牡丹,也能开出茉莉,更能滋养苔藓——重要的是,有人愿意为它们浇水、施肥,让它们都能好好生长。”

陈文瀚望着菩提树上的叶片,随风轻轻颤动,像是在呼应慧能大师的话。他想起南洲部落人赤脚踩在田埂上的模样,想起欧洲农师在温室里记录数据的专注,想起西域商队在驼铃声中赶路的执着——这些不同的“模样”,最终都汇聚成了“同心”的模样。

“大师说得是。”陈文瀚端起茶杯,与慧能大师轻轻一碰,“平阳府能有今日,不是因为我们改变了谁,而是因为我们愿意与所有人一起,守护彼此的不同,创造共同的美好。”

夜色渐深,通和集市的灯火亮了起来,与凤凰湾的船灯、农艺学院的温室灯交织在一起,像一片落在人间的星空。陈文瀚走在回家的路上,百姓们的欢声笑语、商贩们的吆喝声、异族的歌声与乐器声,从四面八方传来,这些声音混杂在一起,却格外动听——这是天下百姓幸福的声音,是“万国同心”最生动的模样。

他知道,平阳府的故事,不会就此结束。未来,还会有新的商路延伸,新的种子发芽,新的朋友到来;或许还会有新的挑战,新的风雨,但只要这份“同心共赢”的初心不变,只要天下百姓还愿意手拉手、心连心,平阳府就永远是照亮天下的“商都灯塔”,永远是守护和平的“人间乐土”。

月光下,青铜古钟静静地立在清凉寺遗址旁,钟身的梵文在月光下泛着温润的光。突然,一阵风吹过,古钟发出低沉而悠长的嗡鸣,这声音穿过通和集市,越过凤凰湾,传到了西域的沙漠、欧洲的平原、非洲的草原、美洲的丛林、南洲的部落营地——像是在告诉天下,平阳永在,同心永在,天下大同的梦想,永在。

通和集市的灯火,依旧明亮;万宝楼的钟声,依旧悠远;百姓们的笑容,依旧温暖。而这座因商路而兴、因同心而暖的城市,终将在岁月的长河中,继续书写属于它的传奇,书写属于天下百姓的,永恒的繁荣与和平。

目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