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灯坊授艺,稚心传灯(1/2)
晶灯船驶回灯湾时,暮色已漫过传承之樱的枝桠。陈义鹏抱着他的陶碗灯,跟在陈文瀚身后,小脸上满是兴奋,逢人便说火烧岛的经历,连衣襟上沾着的海盐都忘了拍掉。守灯人们见他这般模样,都笑着打趣,说他是“最小的守灯功臣”。
次日清晨,陈义鹏早早便守在了灯盟的传灯坊外。他抱着陶碗灯,踮着脚往坊内望,只见陈文瀚正带着几名年轻守灯人调试新制的“火脉灯”——这灯是用火烧岛的火山岩磨成粉末,混合灯油制成,灯焰呈温暖的橙红色,能更好地与火脉共鸣。
“陈伯伯!”陈义鹏推开门跑进去,陶碗灯在手中晃了晃,“我也想学制灯,我想做一盏能跟火脉说话的灯!”
陈文瀚放下手中的灯盏,笑着蹲下身:“制灯要学的东西可多了,要选料、磨粉、调灯油,还得懂光脉的纹路,你不怕累吗?”
“不怕!”陈义鹏使劲点头,把陶碗灯放在案几上,“我每天都来学,学不会就不回家吃饭!”
周围的年轻守灯人听了,都忍不住笑起来。林晚晴恰好走进来,闻言便取来一套迷你制灯工具,递到陈义鹏手中:“那我们就从最简单的‘灯芯’学起。好的灯芯要选细软的棉线,泡过灯油后才不容易断,还能让灯焰更稳。”
陈义鹏接过工具,认真地跟着林晚晴学。他的小手还握不稳剪刀,剪棉线时总剪得歪歪扭扭,手指也被棉线勒出红痕,却没喊一声疼。陈文瀚看在眼里,悄悄取来一小块灯草,揉成柔软的纤维,递给他:“用这个混在棉线里,灯芯会更耐用,也更容易上手。”
接下来的日子,传灯坊里总能看到陈义鹏的身影。他每天天不亮就来,踩着小板凳在案几前忙碌,有时学调灯油,把灯油洒得满手都是;有时学画灯纹,用炭笔在灯壁上画得歪歪扭扭,却比谁都认真。韦小宝见他这般执着,便常来指点,教他用灯轮的边角料做迷你灯架,还给他讲江湖上传灯的趣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