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金土镇魔潮,朔月启仙帆(2/2)
玉晓熙指尖一挑,织梦针从发间飞出。针尾拖曳着七彩丝线,在空中织就一幅栩栩如生的幻象——
咸阳宫前广场上,李斯正指挥着黑衣甲士将成捆竹简投入火堆。\"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烈焰中,《诗经》的竹简爆开清脆的噼啪声,《尚书》的丝绳在火中蜷缩成灰。
幻象一转,暗处巷道里,几个黑影正将漆箱装上牛车。箱缝间隐约可见竹简的青色。为首的男子抬头四顾,月光照亮他额间的星纹——正是年轻时的徐福。
\"这是......\"南流景的赤璋刀佩微微震动。
\"徐氏一族的星纹。\"慕洛筠的冰玉手环泛起涟漪,\"难怪他甘愿冒险第二次东渡,原来是要为华夏文明留一颗火种。\"
阿蕤突然轻呼一声。她腕间的海棠胎记泛起绯色光晕,花瓣纹路竟与星空中的北斗七星遥相呼应。\"朔月潮要来了。\"她仰头望向渐暗的天幕,\"归墟之眼的涡流会暂时平息十二个时辰。\"
仿佛印证她的话语,海面忽然变得异常平静。原本起伏的波浪渐渐抚平,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抹过的绸缎。远处,一轮暗月正从海平面升起,周围环绕着珍珠母贝般的光晕。
童芷语的苍璧星盘自动调整着星轨:\"辰时三刻,潮位最高。\"她转向南流景,\"这是归墟呼吸的间隙,错过就要再等一月。\"
文帧秋已经站在船舷边,青圭戒尺在海图上标记出新的航路:\"我们顺着黑潮暖流,先至君子国回访与补给,再转向东北。\"她将新谱玉简系在尺尾,\"日出之国的巫女,应该还保留着最原始的祭乐舞谱。\"
慕洛筠突然按住玉晓熙的手:\"那些秘档里,可提到徐福带走的具体书目?\"
玉晓熙的织梦针再次飞舞,幻象中浮现一册金丝编联的玉简:\"《山海经》全帙、《连山》《归藏》易书、黄帝内外经......\"每报一个书名,叔孙通的呼吸就急促一分。
\"还有这个。\"幻象定格在一卷靛蓝色简册上,封题《扶桑纪事》。
“好!帧秋、流景,你们按原计划启航!大家撤回码头,我要放大招了!”慕洛筠说完,抱了抱文帧秋,带着玉晓熙、童芷语下船。
她将冰玉手环往海面一按:\"千里冰封!\"湛蓝的冰晶顺着海面急速蔓延,转眼间在\"破浪号\"与海岸之间筑起一道冰墙。
阿蕤站在她身旁,腕间海棠印大放光明。她轻声吟唱着古老的祝词,海面上浮起无数发光的水母,为航船照亮前路。
童芷语苍璧星盘一转,星辉如纱般笼罩船身:\"星轨指引,必无风浪。\"
岸上,西楼的金行战车与武伯骋的土行战车正与黑齿国术士缠斗,剑气与地脉龙气交织成网,将蠢动的魔潮牢牢锁在冰墙之内。
冰墙之外,“破浪号”的七色锦帆同时升起,船首像上的朱雀双目亮起红光。
南流景的赤璋刀佩突然发出清越鸣响,刀气凝成的灯塔光束与暗月重合,在海面上铺就一条银光大道。
\"启航!\"他一声令下,水手们齐声应和,帆张满,桨齐动。
船队破开夜色,向云海深处驶去。
“破浪号”主舰,文帧秋收起竹简,望着水天一色的远方轻声道:\"我们此行去找回的,不只是《扶桑调》啊!\"
南流景握拳:\"还要接回失落的礼乐文明之魂!\"
渐行渐远的岸上,两辆轩辕战车绽放出耀眼光芒,如同黑夜中的灯塔,为远航者指明归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