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一场传统与现代的奇妙碰撞(2/2)
老王戴着老花镜研究了半天,突然一拍大腿:“他们要是敢用传统漏洞扫描,咱们的‘粮票防伪’就能让他们吃不了兜着走!”
果不其然,当杰克团队信心满满地启动扫描程序时,系统弹出的不是漏洞报告,而是一张动态粮票动画——q版李逍遥摇着算盘,唱着:“粮票错一位,数据两行泪~”
原来,林晓芸在权限验证层藏了个“算盘陷阱”。任何暴力破解都会触发模拟传统算盘的错误进位机制,让攻击者拿到的全是被“打错算盘”的假数据。
“这简直太绝了!”程序员们欢呼雀跃。
然而,杰克团队并不甘心。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试图绕过防火墙,但最终却发现,所有访问记录都像老式粮本一样,清清楚楚地记录着“哪年哪月哪台设备访问了什么数据”,甚至连鼠标点击的轨迹都被加密存储。
杰克看着屏幕上密密麻麻的溯源日志,突然想起在中国吃火锅时,服务员总能精准报出他三天前点过毛肚的经历。他忍不住对着麦克风喊道:“你们这是把数据管得比丈母娘记账还细啊!”
最终,杰克团队灰溜溜地关掉了最后一个攻击窗口。
粮票链正式上线那天,研发中心的咖啡壶差点被按坏。当全球技术媒体的镜头对准陆明远时,他身后的大屏幕正播放着粮票链的运行演示:
无数彩色的“数据粮票”在区块链网络中穿梭,像极了仙剑里的御剑术飞行。最引人注目的是“跨链粮票兑换”功能——当欧洲的医疗数据需要访问中国的科研成果时,系统自动生成对应的“跨国粮票”,既保证隐私又实现了数据互通,活像古代丝绸之路的商队拿着通票过关。
“你们知道最绝的是什么吗?”林晓芸举着手机,展示着用户反馈。
一个来自陕北的老农在视频里晃着手机,笑着说:“我孙子教我用粮票链管果园数据,说这跟我当年拿粮票买面一个道理,就是现在不用排队了!”
而在华尔街的直播间里,金融分析师举着打印的粮票链图解,正经八百地分析:“这种将计划经济资源分配逻辑与市场经济灵活交易结合的模式,可能开创数据资产化的新范式……”
当杰克团队灰溜溜地关掉最后一个攻击窗口时,突然收到陆明远发来的邮件。附件里不是技术文档,而是一张扫描的老粮票图片,上面用毛笔写着:
“数据如粮,需量体裁衣;科技似剑,要守正创新。”
旁边还附着林晓芸画的漫画:杰克戴着斗笠,挑着“数据粮担”,正沿着区块链搭成的石桥过河,桥边立着块牌子——“此路是我开,粮票请带好~”
夕阳西下时,研发中心的落地窗映出火烧云。林晓芸突然指着电脑屏幕,笑到捧腹:某个海外技术论坛上,有人正用中文发帖请教“如何获取粮票链的‘高级数据粮票’”,在线等,挺急的。~”
而此刻的陆明远正在修改粮票链的下一版方案,他在备注里写道:
“奶奶的粮票本教会我秩序,仙剑的故事告诉我勇气。当传统智慧遇上现代代码,或许这就是属于中国的科技浪漫。”
窗外的城市灯火渐次亮起,像极了粮票链上无数闪烁的区块,正把古老的智慧与创新的光芒,编织进数字时代的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