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灵异恐怖 > 地脉纵横录 > 第426章 十族归一?九派同源

第426章 十族归一?九派同源(1/2)

目录

戈壁的晨光带着三分冽意,斜斜地切过烽燧断墙,在板岩星图上投下参差的光影。陆惊鸿蹲在昨夜骆驼刺开花的地方,指尖捏着半片干枯的花瓣 —— 那淡黄色的瓣片边缘竟泛着金属般的光泽,凑近了看,能发现上面布满细密的纹路,像是用极细的针刻着十大家族的族徽,从陆氏的河图玉珏到所罗门家族的约柜摹本,一个个微型符号在晨光里若隐若现。

“这哪是花瓣,分明是枚钥匙坯子。” 格桑梅朵的笑声混着风声飘过来,她正用陨铁碎片撬动板岩边缘的一块卵石,卵石下露出个拳头大的凹槽,里面嵌着块黑黢黢的东西,像是被火烤过的青铜,“你看这上面的印子,是不是和齐家航海图铁卷上的船锚纹一模一样?”

陆惊鸿将花瓣凑到杨公盘的铜镜前,镜面突然泛起水纹般的波动,把花瓣上的族徽放大了数倍。他看见陆氏的玉珏图案正在缓缓旋转,渐渐与司徒家的梅花易数盘重合,接着是南宫氏的鬼谷子兵符、沐王府的药壶纹…… 最后十个符号凝成一个完整的太极图,阴阳鱼眼恰好是罗斯柴尔家族的卡巴拉生命树和京都橘氏的九菊纹。“徐墨农说过‘十族如十指,握起才是拳’。” 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一丝恍然,“以前总以为是说十家要联手,现在才明白,咱们的圣物本就是一体的 —— 就像三星堆青铜神树的枝丫,看着分散,根都扎在同一块土里。”

风突然转向东南,卷着股咸涩的气息掠过戈壁。格桑梅朵的藏袍下摆被吹得贴在腿上,她忽然指着板岩中央的太极图案,那里的凹槽正渗出细密的水珠,水珠滚落时在沙地上画出奇异的轨迹,竟与宁玛派《龙钦心髓》记载的 “九派坛城” 完全吻合。“是‘同源水’。” 她的语气里带着惊叹,急忙解开噶乌盒,让《龙钦心髓》残页贴近那些水珠,“阿尼哥派的老经卷里写过,当九派密法的能量共振时,地脉会渗出这种水 ——1277 年萨迦派与宁玛派在桑耶寺辩经,获胜那天,大殿的地砖缝里就冒出过,当时八思巴说这是‘法脉同源’的证相。”

陆惊鸿注意到杨公盘的铜镜里映出了重叠的影像:香港陆氏的祠堂、闽南司徒家的商船、关中南宫氏的古堡…… 十处不同的场景在镜中旋转,最终定格在一处云雾缭绕的山谷,谷中央立着块巨大的玉琮,正是良渚文化的山河珏,珏上的河图洛书纹样正与板岩星图产生共鸣。“是‘祖源地’。” 他想起陆擎苍临终前的话,陆氏先祖曾在秦岭深处见过类似的玉琮,“十大家族的圣物都是从这玉琮上拆分下来的,就像摔碎的铜镜,碎片看着各异,拼起来才能照见全貌。”

格桑梅朵忽然笑出声,指着凹槽里那块青铜残片:“你看这上面的梵文,是‘九派合一’的意思。” 她用陨铁轻轻刮去残片上的黑垢,露出底下嵌着的九种不同颜色的宝石,红的像宁玛派的珊瑚珠,黄的似格鲁派的蜜蜡,蓝的如萨迦派的青金石,“当年文成公主进藏,带的嫁妆里就有这么块‘九宝铜’,说是释迦牟尼佛成道时,大地涌出的七种宝石与两种金属熔成的 —— 看来密宗九派的渊源,比咱们想的要深得多。”

风沙渐急,板岩上的水珠突然沸腾起来,化作九道彩色的雾气冲向天空,在空中凝成九尊佛像,有宁玛派的莲花生大士,有格鲁派的宗喀巴大师,还有噶举派的玛尔巴译师…… 最后九尊佛像合为一体,化作一尊看不清面目的金身,金身的基座正是十大家族的圣物拼成的太极图。“《时轮金刚经》里说‘九派如九河,同入一大海’。” 陆惊鸿望着空中的金身,忽然想起在扎什伦布寺见过的弥勒佛塑像,基座上刻着的十道纹路,此刻看来竟与板岩星图的脉络完全一致,“以前觉得是宗教说辞,现在才明白,无论是家族还是密宗,追根究底都是从一条根上长出来的枝丫。”

格桑梅朵的噶乌盒突然剧烈震动,《龙钦心髓》残页上的藏文开始与板岩上的符号产生共鸣,一个个文字从纸上浮起,像金色的鸟雀钻进青铜残片的纹路里。残片突然亮起,射出一道光柱直冲天际,光柱里浮现出无数影像:郑和船队带着司徒家的通译与噶举派高僧会面,南宫家的先祖与萨迦派喇嘛在丝绸之路上交换密信,沐英与阿尼哥派药师在云南山林里辨识草药…… 最后定格在 1943 年,纳粹探险队的帐篷外,罗斯柴尔家族的代理人正与苯教黑巫师交换一个刻着逆万字的盒子。“原来十族与九派的纠缠,早就写在历史里了。” 她的声音里带着唏嘘,“就像这戈壁的沙子,看着散落,其实每一粒都记得曾经的模样。”

陆惊鸿的杨公盘突然发出急促的蜂鸣,铜镜里的太极图开始逆时针旋转,十个族徽依次亮起,发出不同频率的嗡鸣,合在一起竟形成一段古朴的旋律。他想起在闽南司徒家听过的南音,老人说这是郑和下西洋时船员们唱的调子,此刻听来,旋律里分明藏着宁玛派的咒语、卡巴拉的祷词,还有契丹萨满的呼麦。“是‘同源曲’。” 他恍然大悟,“十族语言不同,密宗咒语各异,却藏着同一段旋律 —— 就像用不同乐器演奏同一支曲子,调门不同,魂是一样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返回顶部